sobereva 发表于 2015-5-15 17:21
可以算原子电荷,然后加和成团簇的电荷,一下子就知道了。
另外也可以求密度差,然后沿着垂直于表面的方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5-15 22:02
只要你有密度差的cube文件就够了
这具体来说称为电荷转移曲线,作法见Multiwfn手册4.13.6节。手册里是用Mu ...
Aesar 发表于 2015-5-15 23:30
我发现我好爱你,怎么办?
sobereva 发表于 2015-5-15 17:21
可以算原子电荷,然后加和成团簇的电荷,一下子就知道了。
另外也可以求密度差,然后沿着垂直于表面的方 ...
liu_tiao 发表于 2015-7-13 15:49
在书上看到,当接近金属表面时,常有电子从s轨道向金属表面转移,而p轨道则反而常常会接受来自金属表面的 ...
jiewei 发表于 2015-7-13 16:11
可以在催化,表面光学(电子跃迁),电子传输、捕获、释放上有用。
liu_tiao 发表于 2015-7-13 16:28
通过计算转移的电荷量,可不可以判断吸附发生的位置,吸附的构型,以及吸附的强弱等信息呢。
jiewei 发表于 2015-7-13 20:55
现在做位置都是通过吸附能量来看,而能量只要是通过构型来看。 一般和电荷转移没有直接的联系
liu_tiao 发表于 2015-7-13 15:49
在书上看到,当接近金属表面时,常有电子从s轨道向金属表面转移,而p轨道则反而常常会接受来自金属表面的 ...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