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请教各位,使用AIM计算氢键时与IGM模型计算的结果并不一致是为什么呢?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shaco    时间: 2019-3-18 12:34
标题: 请教各位,使用AIM计算氢键时与IGM模型计算的结果并不一致是为什么呢?
各位老师好,最近拜读了Sober老师《使用Multiwfn+VMD快速地绘制高质量AIM拓扑分析图》及《通过独立梯度模型(IGM)考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两篇博文,受益匪浅。最近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请教下各位老师。首先,我对同一团簇分子进行了拓扑分析和IGM分析,AIM结果显示C-H···O键处并无键径(所有拓扑点均已找到),但IGM结果显示该处有相互作用,且为静电吸引作用(略显蓝色)如图1,2所示。但按照化学常识,该氢键的键角已大于30度,应该很难存在氢键,所有IGM分析的结果应该如何解释?解释为vdW弱相互作用是否合理?其次,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通过AIM寻找氢键时,我发现了一种情况,氧原子处伸出的键径直接指向了C-H键,具体情况如图3(C16-H20···O83),图4(C1-H3···O84)所示,请问这种情况是否属于氢键的范畴?是否有类似的结构模型,如半氢键等说法来解释该结构特征?如上两个问题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万分感谢!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9-3-18 15:44
RDG或者IGM可以更完整地揭示弱相互作用存在的区域,而AIM根据临界点去判断,很多时候会有遗漏,例如: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9)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41)


至于你的IGM等值面图,不一定非得解释成典型氢键,可以解释成弱氢键,并伴随着周围的大面积的色散作用。

那个不是指向了C-H,实际上还是通向碳,只不过最后一段被键给掩盖了。
这种看似古怪情况也是体现键径这种东西只是数学上定义的,未必有确切化学意义。此时应当用RDG或IGM来分析解释


作者
Author:
shaco    时间: 2019-3-19 14:28
sobereva 发表于 2019-3-18 15:44
RDG或者IGM可以更完整地揭示弱相互作用存在的区域,而AIM根据临界点去判断,很多时候会有遗漏,例如:


...

多谢sober老师!我再多体会一下里面的道理,看能否更合适的运用到自己的课题里面去。十分感谢!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