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有机小分子激发态计算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vegetable    时间: 2015-9-1 19:31
标题: 有机小分子激发态计算问题
本帖最后由 vegetable 于 2015-9-1 19:36 编辑

请教一下大家,对于一个强CT分子的TDDFT计算中(m062x/6-31G*级别),计算出来的第二个激发态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轨道跃迁,分别是HOMO到LUMO+1或者是HOMO-1到LUMO,分别对应强电子给体到强电子受体的跃迁。但是,计算出来的第一激发态有很多破碎的轨道跃迁,不仅各个轨道跃迁占比很小,而且有很多较深的内层(在HOMO以下)的轨道跃迁成分,该如何理解这个轨道跃迁?注:(HOMO-LUMO是165-166)

如图所示,第二激发态是合理的,但是第一激发态无缘无故出现了,一般我计算强CT分子第一激发态几乎都对应H(给体)-L(受体)附近几个轨道的跃迁,但是在这里出现了意外,让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直接忽略这个第一激发态,使用第二激发态来讨论。
由于M062x在描述有机小分子电子激发上比较准确,虚心请教大家,谢谢了~

同时,如果使用纯HF的M06HF来计算,会发现这个问题更加明显,轨道跃迁十分破碎,几乎没有我想要的成分。

对于HF比例比较小的泛函进行计算,激发能量上描述虽然不如m062x(普遍偏低),但是轨道跃迁组成都比较准确,是否增加HF百分比会导致这种破碎轨道的出现?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5-9-1 23:21
M062X的第一激发态也没法就说不合理。你可以做一下NTO分析,如果有贡献特别大的NTO轨道对儿,你比较一下当前体系的HOMO和LUMO和这两个NTO的形状差异是否很大。另外可以试试用TDA近似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即TD关键词改成TDA即可,G09 D.01开始支持)
作者
Author:
rocwillow    时间: 2015-9-10 22:06
本帖最后由 rocwillow 于 2015-9-10 22:09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15-9-1 23:21
M062X的第一激发态也没法就说不合理。你可以做一下NTO分析,如果有贡献特别大的NTO轨道对儿,你比较一下当 ...

请教一下NTO的用法,能不能写一个关键词示范一下 比如 b3lyp/6-31g* NTO.....
我在G09A的时候试过很多次,老是感觉和普通的Opt和TDDFT算出来的orbital一样。当时是看了Martin 发在JCP的那篇文章之后试的,他们用NTO发了不少文章,但我一试就失败
谢谢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5-9-11 07:21
rocwillow 发表于 2015-9-10 22:06
请教一下NTO的用法,能不能写一个关键词示范一下 比如 b3lyp/6-31g* NTO.....
我在G09A的时候试过很多次 ...

跃迁密度分析方法-自然跃迁轨道(NTO)简介
http://sobereva.com/91
作者
Author:
rocwillow    时间: 2015-9-11 10:58
sobereva 发表于 2015-9-11 07:21
跃迁密度分析方法-自然跃迁轨道(NTO)简介
http://sobereva.com/91

非常感谢sob解决了我在NTO上面遇到的困惑,之前一直以为NTO类似是MO的差,每次都拿来和MO比较,所以一直以为得到的结果是错的。顺便问一下,Multiwfn的电子-空穴分析,在分析电子态跃迁时(比如S0-S1,主要有哪些MO贡献),直接算TDDFT就可以吗? 如 td=(nstates= , singlet) ,需要用NTO吗?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5-9-11 11:26
rocwillow 发表于 2015-9-11 10:58
非常感谢sob解决了我在NTO上面遇到的困惑,之前一直以为NTO类似是MO的差,每次都拿来和MO比较,所以一直 ...

电子-空穴分析跟NTO没关系,不用写NTO。
一般还得写IOp(9/40=4),否则输出的系数太少,会导致电子-空穴模块分析结果不准。在手册4.18.1节有详细的分析实例,在3.21.1节有详细的理论和使用介绍。
作者
Author:
rocwillow    时间: 2015-9-11 12:59
sobereva 发表于 2015-9-11 11:26
电子-空穴分析跟NTO没关系,不用写NTO。
一般还得写IOp(9/40=4),否则输出的系数太少,会导致电子-空穴 ...

非常感谢,前段时间用Multiwfn做过MO成份分析,其他用法还在摸索中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