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请管理员删除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1-11 16:29
标题: 请管理员删除
本帖最后由 我本是个娃娃 于 2019-11-14 12:14 编辑

请管理员删除
作者
Author:
njfuzjs    时间: 2015-12-3 22:25
徐先生写量化是不容易的,当年很多结果,都是一步步用手摇计算机算出来的。无论如何,徐先生的诚意是在的,从最基本的线性代数讲起,是一部经典的著作。评价一本教材还需要考虑教材所处的时代。
作者
Author:
dreamyeye    时间: 2015-12-4 10:01
娃娃很棒,赖文的书,我看了一年。。。话说你的是第七版吗?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2-4 10:02
njfuzjs 发表于 2015-12-3 22:25
徐先生写量化是不容易的,当年很多结果,都是一步步用手摇计算机算出来的。无论如何,徐先生的诚意是在的, ...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些商家,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夜以继日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你不能因为商家的勤劳,而形而上学的认为他的努力和结果都是好的。放心,黑心商的赚钱的诚意也是大大的有。至于时代的问题,同时代的优秀成果不给介绍,漠视他人的劳动成果,怎么看都不是大家风范,更何况,牛顿的《数学原理》跨了好几个世纪也没有落伍,所以时间不是你被人摒弃的理由。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2-4 10:05
dreamyeye 发表于 2015-12-4 10:01
娃娃很棒,赖文的书,我看了一年。。。话说你的是第七版吗?

第六版
作者
Author:
njfuzjs    时间: 2015-12-4 17:10
我本是个娃娃 发表于 2015-12-4 10:02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些商家,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夜以继日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你不能因为商家的勤劳 ...

仍然要说,一本书不能脱离时代来看。徐先生的量化第一版出版于1980年,成稿于更早。想想那是什么年代吧,国际交流近乎于没有,开上帝视角来评价一本书实在不恰当。
作者
Author:
yjcmwgk    时间: 2015-12-5 11:42
本帖最后由 yjcmwgk 于 2015-12-5 11:49 编辑

娃娃,我特想说,不吐不快:你站在今天的知识高度上,去指摘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等人的错误,那可真是再容易不过了。
想想时代吧,八十年代的主流书去涉及DFT理论?想想也不可能啊。那时候DFT真的只是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分支,谁会想到今天DFT如此繁荣?我觉得njfuzjs说的也很对,想想那是什么年代吧,国际交流近乎于没有(那时候“里通外国”是严重犯罪),你开上帝视角来评价人家,实在不恰当。你还用牛顿的《数学原理》跨了好几个世纪也没有落伍?什么叫落伍?你看看人家的原文就知道(很遗憾我也没看过牛顿的英文原文,我只是翻过《科学素养文库》这套丛书中的《数学原理》的翻译版“原文”),牛顿的叙述很繁冗,数学表述也并不十分清晰,语言也不是那么规范的科学语言,甚至所用的数学工具都不完善。真要评价,我觉得这本书的表述真不如某些大学物理课本呀。我们能否定牛顿吗?个人意见,没有攻击你的意思啦


作者
Author:
yjcmwgk    时间: 2015-12-5 11:49
dreamyeye 发表于 2015-12-4 10:01
娃娃很棒,赖文的书,我看了一年。。。话说你的是第七版吗?

你也来了?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2-5 14:05
njfuzjs 发表于 2015-12-4 17:10
仍然要说,一本书不能脱离时代来看。徐先生的量化第一版出版于1980年,成稿于更早。想想那是什么年代吧, ...

任何理论都在修订,任何书籍出版了也不是万事大吉,不去适应当代的发展,一味地指摘说自己是辛苦的成果,抱残守缺,正是某些中国人的德行,不服来辩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2-5 14:08
yjcmwgk 发表于 2015-12-5 11:42
娃娃,我特想说,不吐不快:你站在今天的知识高度上,去指摘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等人的错误,那 ...

历史要向前看,要摒弃孔老夫子说过,马老夫子说过,不向前看,一味地教条主义,以为某些人其地位不可动摇,就说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我是半个实用主义者,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人告诉你1966-1976年已经过去了吗?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2-5 14:38
本帖最后由 我本是个娃娃 于 2015-12-5 14:42 编辑

读了D.C.David的《COMPUTATIONAL CHEMISTRY》。其实挺期待不一样阅读内容能否读出不一样的想法,因为总是在同一个人身上琢磨,还不如博采众长。D.C.David的这本书,公式更少,相比较与赖文的那一本,这本书体现出作者对于整个计算化学和理论化学的深厚功底,但是还没有那种故意卖弄学识的感觉。庞大驳杂的一本书,居然比赖文的那一本薄了一半,感觉这种书,类似于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即可道尽天地玄机。而且除了涉及量子化学这种我本专业必须掌握和熟识的知识外,还涉及到了分子力学,分子模拟等很多感兴趣,甚至是有启发意义的知识。算是一本比赖文的书更有入门和科普意义的书,适合没什么基础的人阅读。


因为要考六级,所以读书的事情可能要停滞一段时间,这几天在当当订购了一本利瓦尔斯(Lewars)的《计算化学》,过年的时候,学学Fortran编程,看看《计算化学》,不能让没意义的事情充斥自己的生活,过年的时候干这些事情也算是人间幸事。


PS:统一回复某些人对于我对某知名量化书的评价的反馈,我不是说某些人不好,而是想说的是,不要以为写了几本书就如何,不修订,不增删,一味地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就必然被抛弃。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还妄言自己是科研人员,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弄不懂,说了几句坏话就像屁股被人千年杀了一样,这不是科研的本质,更何况,我说的都是实话,想看数学,同济大学的数学书很详细,想看物理,很多都比他讲得详细。赖文的书每年都修订,至今都是世界量化教材界的一个标杆,高斯程序都每几年一次大修呢,可是这三卷书更新了几版?第一版多么艰难困苦都无所谓,聊胜于无嘛,但是之后还不进行知识更新,就是编者的懒惰,就是无知。我不过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批评,就有卫道士教条主义地拼命打压,不由得想起了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我能力肯定不及玻尔大师,可是诸君可有爱因斯坦的能耐呢?还是那句话,没有人告诉你们,新世纪已经过去了15年了吗?怎么还是一副冷战的僵化思维呢?

作者
Author:
dreamyeye    时间: 2015-12-5 17:21
yjcmwgk 发表于 2015-12-5 11:49
你也来了?

额,这个“来了”是指啥?按照我能想象到的可能的含义,我的确来了娃娃开的这个贴,但今年没去北京。
ps,yjcmwgk老师好!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5-12-5 18:46
那三册书的背面写的宣传口号,实在是有误导之嫌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2-5 19:02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2-5 18:46
那三册书的背面写的宣传口号,实在是有误导之嫌

老师的书要是出版了,随着知识的更新,可得时时修订啊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5-12-6 01:42
我本是个娃娃 发表于 2015-12-5 19:02
老师的书要是出版了,随着知识的更新,可得时时修订啊

更新频率估计会和levine的差不多,但最及时的更新还是在每次的培训班上,每次都会有更新。
作者
Author:
卡开发发    时间: 2015-12-6 10:51
yjcmwgk 发表于 2015-12-5 11:42
娃娃,我特想说,不吐不快:你站在今天的知识高度上,去指摘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等人的错误,那 ...

赞同前辈的说法,突然想起来有篇文章http://emuch.net/html/200903/1214022.html,至于内容涉及到的某些问题个人觉得稍有敏感,暂时不做评论。

@我本是个娃娃 :

除了这个问题,如果仔细研究唐先生的书,结合历史背景,很容易发现那会儿唐先生专攻的方向是约化密度矩阵,这样的出发点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这个就和同样写量子力学,Feynmann就从自己的路径积分方案出发洋洋洒洒写了一本。整本书不谈算法没啥稀奇的,量子化学理论的教材不是大杂烩,能把理论讲清楚就行,至于数值求解,则可以参考数值求解方面的专论。另外,唐先生在那本《约化密度矩阵引论》中还是提到了密度泛函的根基,并做了一些相应的讨论,除了这本书是专论,80年代精度上可圈可点的泛函还很少。“量子化学”博大精深,或许写一本贯穿基础和前沿的教材本身难度就很高。

密度泛函理论也并非量子化学的全部,但是和其他理论方法结合的很紧密,如QMC(VWN)、RDM(LYP)等。不少书只是介绍一下Hohenberg-Kohn定理推导推导Kohn-沈方程,却没有几本书告诉你也并不是只看几本书就能够知道,那些交换-关联泛函为啥要是那样的形式,做了怎样的近似,适用于怎样的体系。

对于实用主义来说,只要知道A泛函算能带ok,B泛函算能垒ok,这也许很简单。然而对于发展理论来说,要了解的内容远比这个多,甚至会在特定方向穷尽一生。但做出哪种选择可以由自己决定,并不是只是读一本书的问题。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2-6 11:22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2-6 01:42
更新频率估计会和levine的差不多,但最及时的更新还是在每次的培训班上,每次都会有更新。

真好,期待着,什么时候出版?什么时候动力学培训班开课?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5-12-6 14:44
我本是个娃娃 发表于 2015-12-6 11:22
真好,期待着,什么时候出版?什么时候动力学培训班开课?

出版估计得明年底或者后年
动力学就是预计明年5月
作者
Author:
我本是个娃娃    时间: 2015-12-6 15:15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2-6 14:44
出版估计得明年底或者后年
动力学就是预计明年5月

赐予老师强大的力量,开培训班了最好能提前两个月通知
作者
Author:
yjcmwgk    时间: 2015-12-6 15:41
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5-12-6 10:51
赞同前辈的说法,突然想起来有篇文章http://emuch.net/html/200903/1214022.html,至于内容涉及到的某些 ...

仔细寻思寻思,咱们说的挺对,但是娃娃说的也有道理吧。
咱们说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唐先生做到这个地步,不容易,很值得尊敬!
娃娃说的是:我尊重唐先生的工作,但我对唐先生的书一直不改版表示不满。
哈哈二分法嘛哈哈哈哈
作者
Author:
卡开发发    时间: 2015-12-6 15:45
yjcmwgk 发表于 2015-12-6 15:41
仔细寻思寻思,咱们说的挺对,但是娃娃说的也有道理吧。
咱们说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唐先生做到这 ...

嗯,历史性导致的并不仅仅只是工作做到这样的程度,而且对研究方向也有影响。就算现在,仍不乏跳出单电子框架的研究,只是咱们给予的关注不多。
作者
Author:
清微    时间: 2018-2-1 09:25
其实可以这么看,适当地分流:刚入门的基础不好的没有数学物理背景的,可以看看徐三本和陈两本,来建立概念,夯实基础,养成理论化学基本素养。而对于有坚实基础的想提升理论层次的,可以精读Levin的或Szabo的,以达到融会贯通,参透天地,洞晓阴阳,深达造化。
作者
Author:
laomalao    时间: 2018-2-19 23:46
mark一下。
有些感慨实验技术的复杂性,往往需要谨慎的分析才能得到定性定量的数据。

理论往往是基于简化的模型,进而和实验在很多时候出现不一致。

more is less, more is different, more is interesting.

胡言乱语以记。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8-2-19 23:55
清微 发表于 2018-2-1 09:25
其实可以这么看,适当地分流:刚入门的基础不好的没有数学物理背景的,可以看看徐三本和陈两本,来建立概念 ...



其实只要高数能及格,看Levine就毫无压力,而且是最佳的选择。Levine的书真心为读者着想、降低阅读难度,只要仔细看,会发现门槛真的不高。

反倒是没有数学物理背景的,别说徐的所有三本了,没有坚强毅力、非要学量化不可的决心的人,估计上册还没看完一半就放弃量子化学了...
作者
Author:
Mulliken    时间: 2018-2-21 00:57
只能说侧重点不一样, 徐先生的书不是给 practical quantum chemists 设计的. 徐先生在前言里说了, 书里面的数学物理都是为了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与实际应用距离较远, 你只看到了此书与实际"脱节", 却没有看到此书的目标与目标人群.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8-2-21 04:46
“书里面的数学物理都是为了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里面大量铺垫性的数学物理东西都是讲完了却没怎么在之后的部分体现出什么实际用处(估计多数读者最后也没明白当初学学了一堆过量的数理知识有什么用,然后由于用不到,很快又忘光了),对于书中宣称的适合的对象在学习量子化学上来说学习效率极低(书中一开始便说可以做为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内容主次和章节顺序欠缺优化,也没有在编排上体现出时代潮流和领域的发展方向,明显不适合如今广大量子化学研究者作为基础学习阶段阅读。
量子化学不断发展,计算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如今早已不是几十年前多半只能靠理论推导才能搞的领域。一味强调数理基础,无视尚处在基础学习阶段读者的实际需求(不是指怎么用程序这样“浅薄”的范畴),只会令读者晕头转向,迷失正确方向。诸如上册四百多页,讲群论愣是讲了200多页(用至多50页讲明白点群和不可约表示也就足够了。估计会害得一些读者以为不死命学完上册就学不懂中册讲的和自己实际研究真正有关的DFT之类内容)
那三本作为独立的一套书存在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其内容质量我也没有太大异议(虽然一些内容我发现完全就是直接copy文献的,句子都没怎么改,也没让表述比起文献里更容易理解),然而这显然并不适合作为时下的新人,特别是化学口出身的人在基础阶段学习量子化学使用。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