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关于对比不同分子黄坤(Huang-Rhys)因子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cokie    时间: 2023-8-27 19:18
标题: 关于对比不同分子黄坤(Huang-Rhys)因子的问题
给位老师好,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我设计了几个荧光分子,是D-Pi-A结构的,我希望研究在D和Pi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片段,其量子产率变化的原因,因此我计算了分子的重组能(S0-S1之间,跃迁过程只有s0-s1之间振子强度大于0.001),并进行了重组能的拆分和Huang-Rhys因子的计算。但在将两个分子的Huang-Rhys因子作对比时犯了难,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对比。

我在学习了 http://bbs.keinsci.com/thread-3001-1-1.html 这篇帖子的讨论后,看到stecue老师提到“Huang-Rhys因子直接以某一振动模式的能量量子为“内标”,得出一个相对因子,相当于归一化。这个归一化的因子就更容易在不同分子间进行比较了。”由此得出几个问题想求教各位老师和朋友们:


1. 如果想对比两个分子的Huang-Rhys因子,可以将需要对比的两个分子振动方式先分类为“键长、键角、二面角变动”三种类型,然后将这三种模式对应的黄坤因子分别加和,然后进行对比,这个思路正确吗?
2. 在完成重组能的拆分以及Huang-Rhys因子的计算后,我该怎么将得到的每一个拆分后的重组能(以及Huang-Rhys因子)的波数,与其对应的振动模式去匹配呢?(比如得到xxx cm-1的Huang-Rhys因子,对应C1-C5-C6-N10的二面角变化这样)


谢谢各位老师和朋友。


作者
Author:
wzkchem5    时间: 2023-11-26 00:28
Huang-Rhys因子只是影响量子产率的众多原因之一,其他诸如发射能、振子强度、非绝热耦合矩阵元、SOC矩阵元、singlet-triplet gap,每一个的影响都有可能比Huang-Rhys因子大。
我不知道你已经做了哪些初期工作,但是假如你只有实验数据、优化的结构、频率计算等结果,直接就假设Huang-Rhys因子是影响量子产率的主要原因、然后去算Huang-Rhys因子的话,个人建议是不要这么做。最好先算(考虑了Herzberg-Teller效应的)辐射跃迁速率、IC速率、ISC速率,确定影响量子产率的主要是辐射跃迁速率不同,还是IC速率不同,还是ISC速率不同,然后再去算Huang-Rhys因子。例如如果发现ISC速率是主要原因,那就不应该去算S0-S1的Huang-Rhys因子,而是算S1-Tn的Huang-Rhys因子(n取决于S1主要ISC到哪个T态)。甚至可能Huang-Rhys因子不是主要原因,靠SOC矩阵元就足以解释了,这都是很有可能的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