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关于OHF方法对CT结果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Frank    时间: 2016-11-22 17:01
标题: 关于OHF方法对CT结果的影响
各位老师好,今天学习了文献Huang, S.; Zhang, Q.; Shiota, Y.; Nakagawa, T.; Kuwabara,K.; Yoshizawa, K.; Adachi, C., J. Chem. TheoryComput. 2013, 9, 3872-3877.有一些关于OHF方法的问题不懂,想向各位老师特别是Sob老师请教:

1.没有看明白文中是怎么操作,我想弄清楚对于一个D-A复合体,找到最优HF%的,找到最优HF%后是否怎么在Gaussian程序中应用。还是说不需要找到optimal HF%, 直接利用文中公式计算E0-0(S1)和 E0-0(T1)?


2.文中最后对OHF方法和长程矫正密度泛函结果进行了比较,长程矫正密度泛函不可以,或者不需要优化HF%吗?如果长程矫正密度泛函不优化HF%,是不是对于CT体系普遍表现不如HF%优化后的普通杂化泛函好?







作者
Author:
小范范1989    时间: 2016-11-22 17:27
现在做延时荧光方向的这么多了?嘿嘿
之前论坛和群里有过讨论,你搜索一下。
PS:如果真要明白,这个文献看一两遍是不行的。我感觉至少要精读好几遍吧
作者
Author:
Frank    时间: 2016-11-22 17:38
小范范1989 发表于 2016-11-22 17:27
现在做延时荧光方向的这么多了?嘿嘿
之前论坛和群里有过讨论,你搜索一下。
PS:如果真要明白,这个文献 ...

谢谢,我查下。我主要还是做溶剂化理论的,只是研究体系是CT体系。
作者
Author:
冰释之川    时间: 2016-11-22 17:45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7)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6-11-22 18:02
1 4L已经回了
2 长程校正泛函没法说HF成份,要说w参数,看
优化长程校正泛函w参数的简便工具optDFTw
http://sobereva.com/346
作者
Author:
Frank    时间: 2016-11-22 21:06
sobereva 发表于 2016-11-22 18:02
1 4L已经回了
2 长程校正泛函没法说HF成份,要说w参数,看
优化长程校正泛函w参数的简便工具optDFTw

谢谢老师。还有两个问题向您请教:
1.计算q只有您幻灯片中的那个公式吗?如果对于分子间的电荷转移,能不能通过计算受体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NPA电荷总和的改变量来确定?
2.在找到B3LYP的OHF值后,怎么来改变B3LYP中默认的HF%,应该使用什么关键词?

作者
Author:
赵云跳槽    时间: 2016-11-22 21:55
本帖最后由 赵云跳槽 于 2016-11-22 22:00 编辑
Frank 发表于 2016-11-22 21:06
谢谢老师。还有两个问题向您请教:
1.计算q只有您幻灯片中的那个公式吗?如果对于分子间的电荷转移,能 ...


1.
q的计算的前提是主要是 HOMO → LUMO跃迁,计算过程如下
D:\Desktop\NPh3.fchk
8  // Orbital composition analysis
-1 // Define fragment 1
a 7 // Add all basis functions in atom 7(N atom) into fragment1 假设中间N为7号原子
q  // Save fragment and return to upper menu
3  // Orbital composition analysis with Ros-Schuit (SCPA) partition
65 // the HOMO orbital of NPh3
==>Composition of the fragment:   33.068321%
66 // the LUMO orbital of NPh3
==>Composition of the fragment:    0.744701%
则q=33.07%-0.74%=32.33% (NPh3)
当然,也可以定义除7外的所有原子为一个片段,计算后的q值也是一样的

至于后一问,是否存在关系不清楚

2.
优化得到OHF后,不是修改B3LYP泛函,而是选择最接近OHF的HF%成分的DFT泛函来计算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3)


作者
Author:
冰释之川    时间: 2016-11-23 09:22
赵云跳槽 发表于 2016-11-22 21:55
1.
q的计算的前提是主要是 HOMO → LUMO跃迁,计算过程如下
D:\Desktop\NPh3.fchk

好像是修改B3LYP的 HF%成分再计算的,参见4L的PPT
作者
Author:
Frank    时间: 2016-11-23 09:49
赵云跳槽 发表于 2016-11-22 21:55
1.
q的计算的前提是主要是 HOMO → LUMO跃迁,计算过程如下
D:\Desktop\NPh3.fchk

谢谢老师。
作者
Author:
赵云跳槽    时间: 2016-11-23 09:51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6-11-23 09:22
好像是修改B3LYP的 HF%成分再计算的,参见4L的PPT

不是,是根据最接近OHF的HF%成分的DFT泛函来计算的

可以很明显查看到SI文件中S1构型优化时是使用的是最接近OHF的HF%成分的DFT泛函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2)

作者
Author:
Frank    时间: 2016-11-23 09:54
sobereva 发表于 2016-11-22 18:02
1 4L已经回了
2 长程校正泛函没法说HF成份,要说w参数,看
优化长程校正泛函w参数的简便工具optDFTw

老师,7L老师的回答已看懂。现在还是有些问题不清楚,想请教您:
1.对于分子间的电荷转移,能不能通过计算受体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NPA电荷总和的改变量来确定?
2.对于分子间的电荷转移,用OHF方法和优化range-separated 泛函w参数的方法哪个效果更好?还是说,对于每个研究体系不一样,没有统一的结论?
作者
Author:
冰释之川    时间: 2016-11-23 09:58
Frank 发表于 2016-11-23 09:54
老师,7L老师的回答已看懂。现在还是有些问题不清楚,想请教您:
1.对于分子间的电荷转移,能不能通过计 ...

1. 这个你要实践一下才知道,可能一样,也可能会有系统误差
2. 这个也不好说,有的体系就算用最优化调控RSE泛函,算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太理想(不光光是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分子)
作者
Author:
Frank    时间: 2016-11-23 10:07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6-11-23 09:58
1. 这个你要实践一下才知道,可能一样,也可能会有系统误差
2. 这个也不好说,有的体系就算用最优化调控 ...

谢谢老师,请问如果主导CT跃迁的轨道不是HOMO和LUMO,那怎么计算q呢?
作者
Author:
冰释之川    时间: 2016-11-23 10:14
本帖最后由 冰释之川 于 2016-11-23 10:31 编辑
赵云跳槽 发表于 2016-11-22 21:55
1.
q的计算的前提是主要是 HOMO → LUMO跃迁,计算过程如下
D:\Desktop\NPh3.fchk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40)
这样的话,是不是sob老师的PPT描述有误了呢? 我们只要根据最优的HF%选择最接近的泛函来计算吸收能即可了,不需要刻意调节HF%至OHF值。
我的理解是,激发态的构型优化选择接近OHF值的泛函;然后在这个构型基础上用OHF值下的B3LYP算激发能

作者
Author:
赵云跳槽    时间: 2016-11-23 10:30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6-11-23 10:14
这样的话,是不是sob老师的PPT描述有误了呢? 我们只要根据最优的HF%选择最接近的泛函来计算吸收能即可 ...

恩,文献的SI中的数据中都是使用的是接近OHF的泛函,不是修改的B3LYP中HF成份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6-11-23 18:54
Frank 发表于 2016-11-23 09:54
老师,7L老师的回答已看懂。现在还是有些问题不清楚,想请教您:
1.对于分子间的电荷转移,能不能通过计 ...

1 可以。但此时用OHF的方式未必合适
2 调节w,这种做法理论上比较严格,没有任意性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6-11-23 18:58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6-11-23 10:14
这样的话,是不是sob老师的PPT描述有误了呢? 我们只要根据最优的HF%选择最接近的泛函来计算吸收能即可 ...


我并不认为拿HF成分最近的泛函这种做法是合理的,这样任意性更大了(本身OHF在定义给体受体就有很大任意性)
首先,纳入考虑的泛函有哪些,这都尚不明确。而且,比如一个泛函HF成分是20%,下一个比它大的是30%,那么OHF算出来24.9%的就要用前一个,而25.1%的就要用后一个,这从原理上明显很诡异。
我在幻灯片里改成直接调B3LYP的成份,虽然或许和原文不符,但至少在这点上原理上更合理。

总的来说,我更推荐调节w的做法,原理严格、没有经验性成份,但比起OHF的不足就是优化w参数对大体系需要不少额外时间。

作者
Author:
冰释之川    时间: 2016-11-23 19:13
本帖最后由 冰释之川 于 2016-11-23 19:19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16-11-23 18:58
我并不认为拿HF成分最近的泛函这种做法是合理的,这样任意性更大了(本身OHF在定义给体受体就有很大任 ...

谢谢Sob老师的讲解,关于这边文章,作者文末提到用最优化调控泛函算他们的分子还是高估了,然后推崇用OHF方法。那么从这点来看,是不是有时候泛函调控解决不了的问题(估算激发能/发射能),也许可以通过OHF这种经验性的调控来解决呢?此时,我如果使用OHF值下的泛函来做电子密度差(或者电子激发归属分析),是不是也能准确描述电子激发过程(CT、LE)?我担忧用传统恒定量HF%的杂化泛函,没法准确描述CT过程(前者由于没有准确的交换势渐近行为,相比与范围分离泛函感觉更加靠谱)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6-11-23 19:21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6-11-23 19:13
谢谢Sob老师的讲解,关于这边文章,作者文末提到用最优化调控泛函算他们的分子还是高估了,然后推崇用OHF ...


对特定类型体系引入经验性参数,总能比原理更严格更普适的方法结果更好,如今泛函的发展也是如此,为了实用性,对理论要求不那么严格而疯狂地参数化。
用OHF原文相同的测试体系,计算E_ST的结果(J. Chem. Theory Comput. 2015, 11, 3851−3858)还是不错的,至少比凭感觉地选择泛函结果好。

可以作密度差描述电子激发过程
作者
Author:
yezhonghua    时间: 2016-12-22 14:13
我也做过文章的重复,确实模拟的结果和实际比较符合。但是需要的计算量也是不小的,做激发态opt的cost太大了。而且文章中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讲清楚(或许我没有搞明白)即使是那些片段定义为D,哪些片段定义为A。这对于q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同时对于PhCz这个结果,如果你的初始结构输入不一致,第二个q的计算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所以我觉得文章中的一个D-A的定义和初始结构的输入问题没有解释好。

作者
Author:
yezhonghua    时间: 2016-12-22 14:14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6-11-22 17:45

文章中最重要的一点我没有搞明白,即那些片段定义为D,哪些片段定义为A,这对于q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同时对于PhCz这个结果,如果你的初始结构输入不一致,第二个q的计算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
谢谢指点。
作者
Author:
YT18810916793    时间: 2017-6-21 21:59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6-11-23 09:22
好像是修改B3LYP的 HF%成分再计算的,参见4L的PPT

老师您好!在用OHF计算TADF中,q的计算前提是 主要是HOMO → LUMO跃迁,那如何才能确定是不是HOMO → LUMO跃迁呢?求解。。
作者
Author:
冰释之川    时间: 2017-6-21 22:13
YT18810916793 发表于 2017-6-21 21:59
老师您好!在用OHF计算TADF中,q的计算前提是 主要是HOMO → LUMO跃迁,那如何才能确定是不是HOMO → LUM ...

看你的轨道对对激发态的贡献,是不是H-L主导的。《电子激发任务中轨道跃迁贡献的计算》http://sobereva.com/230
作者
Author:
YT18810916793    时间: 2017-6-21 23:35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7-6-21 22:13
看你的轨道对对激发态的贡献,是不是H-L主导的。《电子激发任务中轨道跃迁贡献的计算》http://sobereva.c ...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很困惑,确定是不是HOMO → LUMO跃迁,你说需要看轨道对对激发态的贡献,那也就是从优化出来的激发态中得到的,然而我现在只优化了基态结构,根据OHF的计算,接下来要算出q值(q的计算前提是 主要是HOMO → LUMO跃迁),难道我要优化出激发态结构后确定是否为HOMO → LUMO跃迁,然后算q值吗?然而大家在论坛里讨论说采用OHF方法可以避免优化激发态(由于体系原子数在140左右,激发态很难优化,况且我只有四核)吗?再次求解。。
作者
Author:
冰释之川    时间: 2017-6-22 06:16
本帖最后由 冰释之川 于 2017-6-22 06:18 编辑
YT18810916793 发表于 2017-6-21 23:35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很困惑,确定是不是HOMO → LUMO跃迁,你说需要看轨道对对激发态的贡献,那也就是从 ...

首先你得要弄清垂直激发态还是平衡激发态(激发态极小点)。准确预测激发能只需要基态结构(垂直激发过程)即可。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54)

作者
Author:
YT18810916793    时间: 2017-6-22 09:19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17-6-22 06:16
首先你得要弄清垂直激发态还是平衡激发态(激发态极小点)。准确预测激发能只需要基态结构(垂直激发过程 ...

哦哦,我自己再认真琢磨一下,非常感谢老师热情又及时的解答。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