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求助cp2k计算金属表面吸附氧原子做AIMD,inp文件优化提升计算速度的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三光年    时间: 2024-12-16 15:46
标题: 求助cp2k计算金属表面吸附氧原子做AIMD,inp文件优化提升计算速度的方法
各位老师好:
我在使用cp2k计算金属表面吸附氧原子吸附AIMD,我首先对任务进行了单点能计算,读取波函数,用ot算法进行加速,但通过计算发现,计算耗费的时间很长,想请各位大佬帮助,看能否对inp文件进行改进,提高一下运算速度。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4-12-17 05:37
注意监控SCF,倘若MD每一步SCF难收敛,耗时不高才怪
CP2K中遇到SCF难收敛时的解决方法
http://sobereva.com/665http://bbs.keinsci.com/thread-37196-1-1.html

SCF收敛正常情况,当前模型和设置不可能MD一步花2000多秒。像样机子上撑死了也就一分钟

作者
Author:
Uus/pMeC6H4-/キ    时间: 2024-12-17 10:43
本帖最后由 Uus/pMeC6H4-/キ 于 2024-12-17 11:15 编辑

又到了鉴赏神奇输入结构的时间……铬锰铁钴镍真能随机混合密堆积形成slab吗,以及上面那几个真空区里飘着的裸露的铅铋氧原子又是怎么回事?体系太复杂并不利于分析参数设置和计算耗时,刚开始尝试的话不如化简模型到单种金属的slab吸附单个原子或分子,也省得像现在这样浪费太多时间和计算资源。

输入文件看着挺离谱的,是谁教这么写的?考虑到吸附过程中基底原子也要弛豫微调位置,只用两层原子厚度的slab且全部冻结显然不能合理描述吸附过程。一大堆过渡金属混合产生的slab应该是导体,需要考虑自旋多重度及初始磁矩的设置,而且用对角化并开smearing合理描述电子占据状态,当前盒子平行slab方向尺寸才10埃出头也得考虑k点。SCF收敛限1E-5有些粗糙(OT内外迭代都是,而且MAX_SCF对于用OT太大了,但是当前体系也不适合OT),就这都没法收敛的话更是说明结构缺乏化学合理性。Nose-Hoover热浴的定义也不寻常。

实在不清楚怎么合理地构建模型、创建输入文件用CP2K跑MD的话,在楼上社长的签名档第二行里有个CP2K第一性原理计算培训班的链接,推荐看一看。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