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wpch 发表于 2014-12-30 13:54
拜读!
要是再有基组的对比更好了,像我们新手,除了泛函把握不准,基组也会把握不准。
例如,6-311+g(d) ...
nkallwar 发表于 2015-3-11 23:11
计算双核金属用PBE、BP86,勿用杂化(see JCTC,8,908)
对于这一句,想请教一下,双核金属是指在有M-M金 ...
yangyinuo823 发表于 2017-2-15 14:54
请教一下,如果用m06的话,可以加D3矫正吗?
Frank 发表于 2017-2-15 09:03
请问社长,计算局域价层激发时,PBE0表现要比B3LYP要好,应该怎么来解释呢?是因为两种泛函的HF%不同吗?
有机分子结构优化:PBE0(弱相互作用明显时应加DFT-D3校正)、M06-2X
计算分子振动(谐振、非谐振都算):B3LYP
计算有机体系热力学数据(反应能、构型能量差、能垒等):M06-2X(加上DFT-D3校正更好)
SongChao 发表于 2018-5-11 13:54
Gaussian计算中分子的振动分析和热力学数据在使用Freq关键词后会一同给出,请问为什么B3lYP和M06-2X一 ...
GoldenBaby 发表于 2018-10-16 11:44
请问sob,如果想用纯泛函计算有机配体的配合物,用什么泛函比较好呢?
gauss98 发表于 2019-6-4 13:53
感谢老师介绍!
您对def2基组比较推崇, 但从数量上看,def2svp碳原子16个基, 6-31G*15个,可以说是同 ...
sobereva 发表于 2019-6-5 10:35
def2-TZVP算不动就def-TZVP,只比6-311G**大一丁点
def 1代里就只有def-TZVP还有存在意义,即弥补def2-S ...
gauss98 发表于 2019-6-5 14:06
谢谢!
不过看到您以前的帖子说 deftzvp对 Mg 有缺陷? 我的体系恰好有Mg, 另外,def2tzvp(-f)在gaus ...
乐嘻嘻嘻 发表于 2020-3-18 11:18
老师好,最近我师妹做了个体系,优化有机大分子,在考虑了B3LYP,PBE0,CAM-B3LYP泛函之后,选择了B3PW91/6-3 ...
乐嘻嘻嘻 发表于 2020-3-18 11:18
老师好,最近我师妹做了个体系,优化有机大分子,在考虑了B3LYP,PBE0,CAM-B3LYP泛函之后,选择了B3PW91/6-3 ...
小范范1989 发表于 2015-1-1 19:25
敢问sob,为啥这么牛,懂得这么多.......膜拜啊,大神就是大神。
元旦快乐。
CCCC 发表于 2020-7-11 18:43
请问像Fe4S4这种团簇,也是用纯泛函比较好吗?之所以选择纯泛函是因为描述键长不合理吗?
sobereva 发表于 2020-7-12 09:04
“纯泛函比较好吗?之所以选择纯泛函是因为描述键长不合理吗?”你的问题明显前后矛盾
用纯泛函,或者 ...
乐嘻嘻嘻 发表于 2020-7-23 20:57
老师好,我模拟了有机大分子的吸收光谱,如图所示,之后想考虑分子内的电荷转移等特征,我的问题是,从图来 ...
sobereva 发表于 2020-7-24 07:45
能否与实验较好吻合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泛函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在当前情况下,如果你只是单纯想 ...
sobereva 发表于 2020-12-26 17:21
今日对本文进行了大幅改写和扩充
ts58 发表于 2020-12-26 21:39
感谢站长,希望卢老师也能顺带更新周期性体系计算中的泛函选择(虽然大部分人都是PBE/HSE/SCAN或者+U)。在 ...
snljty 发表于 2020-12-26 18:02
卢老师是不是可以考虑抽时间再开一次“最常用的DFT泛函”和“最常用的量子化学软件”投票了,感觉这几年 ...
关于用双杂化泛函基于TDDFT算激发态:JCTC (2021) DOI: 10.1021/acs.jctc.0c01135的测试表明一般激发态用DSD-PBEP86计算最理想,其次是此文提出的范围分离双杂化泛函RS-PBEP86,另一个范围分离双杂化泛函wB2GP-PLYP表现差一些,但仍比用普通泛函强。CT特征显著的激发态则应当用RS-PBEP86或wB2GP-PLYP。各种类型激发态都涉及的话最好用RS-PBEP86。ORCA支持wB2GP-PLYP和DSD-PBEP86算TDDFT。
佛祖家的娃儿 发表于 2021-4-1 20:19
文中说“首选wB97X-V或wB97M-V,其次PBE0-D3(BJ)和MN15”,那请问在仅含有一个Rh原子的配合物中(总共70-10 ...
wzkchem5 发表于 2021-4-1 20:30
wB97X-V、wB97M-V准但是慢,而且支持它的梯度的程序少。不过这种过渡金属体系可能HF成分太高了不好,统一 ...
佛祖家的娃儿 发表于 2021-4-2 10:53
体系当中存在弱相互作用,PBE0是否还适用呢?
还是说应该换用别的方法,比如说文献中提到的M06-2X之类的 ...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4-2 11:20
加了D3(BJ)显然问题不大
snljty 发表于 2021-5-6 08:48
各位老师,求推荐一些说明PWPB95-D3(BJ)稳健性和精度都很好的Benchmark文献,谢谢!
snljty 发表于 2021-5-6 15:48
各位老师,求推荐一些说明PWPB95-D3(BJ)稳健性和精度都很好的Benchmark文献,谢谢!
snljty 发表于 2021-5-6 15:48
各位老师,求推荐一些说明PWPB95-D3(BJ)稳健性和精度都很好的Benchmark文献,谢谢!
北大-陶豫 发表于 2021-6-15 14:09
请问,涉及过渡金属、镧系锕系配合物有关的情况,有没有一些推荐的综述文献呢?
我最近看了一篇超人气的综 ...
sobereva 发表于 2021-6-15 18:17
专门的综述文章没有,benchmark文章倒是很多
你提到的那篇文章是流水账,记得以前还有知名学者吐槽过 ...
• 闭壳层过渡金属-有机反应能和势垒(涉及到配位键的形成/断裂、多参考特征不很强的情况):首选TPSS0-D4,其次PBE0-D4(PBE0-D3(BJ)稍逊一丝)。纯泛函当中B97M-V表现最好,但用r2SCAN-3c组合方法的话不仅便宜且精度还强于B97M-V/def2-QZVPP
sobereva 发表于 2021-9-25 21:19
今日新加了一部分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9-28 05:03
应该是开壳层
关于用双杂化泛函算激发态:局域激发和分子内电荷转移激发用DSD-PBEP86做TDDFT计算最理想,ORCA直接支持。分子间电荷转移激发用RS-PBEP86双杂化泛函基于SOS-CIS(D)形式计算最佳,这对于局域激发和分子内电荷转移激发描述得也较好,但目前只有MRCC程序支持。ORCA里算分子间电荷转移激发建议基于RSX-QIDH双杂化泛函做TDDFT,虽然略逊于RS-PBEP86/SOS-CIS(D)但远强于DSD-PBEP86做TDDFT。这些结论来自JCTC (2022) DOI: 10.1021/acs.jctc.1c01307的测试。
danni511 发表于 2022-4-28 10:00
sob老师,您好,我计算的体系既涉及过渡金属与过渡金属成键,又涉及到过渡金属与惰性气体或主族元素原子的 ...
sobereva 发表于 2022-4-29 08:15
ORCA支持的r2SCAN-3c比较理想
danni511 发表于 2022-4-29 08:14
老师您好,我用的是g09,可以用这个泛函吗
danni511 发表于 2022-4-29 15:14
老师您好,我用的是g09,可以用这个泛函吗
wzkchem5 发表于 2022-4-29 15:26
不能,必须用orca。
反正orca对学术界免费,而且只跑r2SCAN-3c的话输入文件也好写,没啥门槛
sobereva 发表于 2022-4-30 07:33
如果非要用G09的话,看你研究的具体体系是什么,研究的问题重点是什么,要算什么任务
r2SCAN-3c对于过渡 ...
danni511 发表于 2022-4-30 02:13
老师,我想用g09研究过渡金属团簇和CO2、惰性气体元素等主族元素构成的体系,主要用泛函优化基态结构,振 ...
wzkchem5 发表于 2022-4-30 15:08
稍微大一点的团簇用高斯跑CCSD(T)是跑不动的,必须用orca做DLPNO-CCSD(T)计算
tiandikuoyuan 发表于 2022-5-20 15:51
老师,您好,我看了J. Chem. Theory Comput. 2020, 16, 7, 4416–4428关于配合物不同多重度能量差计算的泛 ...
sobereva 发表于 2022-5-21 04:22
不具备普遍性,被批的概率极大
如果你用的Gaussian,可以尝试ORCA 5来算,默认会用的trah对于一些难收敛 ...
mfdsrax2 发表于 2022-10-22 18:59
这些计算任务都太专业了,如果只是最基础的有机小分子的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是不是用什么泛函都可以?
JCenter 发表于 2024-11-15 12:02
老师,您这个帖子中,有写到,在计算电子密度分布时,普通泛函推荐PBE0、TPSSh。但我另外看了老师您写的有 ...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