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Bi2Te3能带计算,通过vaspkit生成KPATH.in时发现他和文献上的不一致。然后用SEEK PATH生成发现结果和vaspkit的一致(给的路径是给出的布里渊区及高对称点如图1)。但是大部分的文献中都用的是图2。请问这两者的差异是否只是对某个点的称呼不同,例如SP中的T点和文献中的Z其实是一个点?我能否按照文献中的路径,在SEEK PATH生成的中找到对应的高对称点,然后使用他们的坐标?(例如文献中的Z对应SEEK PATH生成的T,F对应F,L对应L2)。附件是Bi2Te3的cif文件,还请各位大佬不吝赐教!谢谢。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