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关于该分子中氮原子的显电性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5-29 17:33
标题: 关于该分子中氮原子的显电性问题
各位老师,本人最近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分子,通过M062X/def2-tzvp优化后,计算了一下各原子的Hirshfeld和ADCH电荷(Hirshfeld电荷:N9:0.0356  N10:-0.0428。ADCH电荷:N9:0.127  N10:-0.107 ),因为对N9-N10这个键比较感兴趣,发现两种电荷结果都显示N9原子显正电,而N10原子显负电,本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两个N原子,一个显正电而另外一个显负电,有没有老师可以指点一下。谢谢各位老师啦!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191)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5-29 17:56
原子电荷相差并不大,没必要过度解释符号的差异。但可以用Multiwfn给出pi布居数、绘制LOL-pi图,更具体描述下电子结构特征
作者
Author:
北大-陶豫    时间: 2025-5-29 21:04
因为这个环上的9号氮是带有孤对电子的,10=11和2=12是两根双键,这一对孤对电子和两个π键组成了具有芳香性的 π 5 6 大π键(你可以粗略理解为每个原子分到1.2个电子),其中9号氮出了2个电子(孤对电子)形成大π键,它吃亏了,自然带正电。同理可预测5、17、21号氮原子也带正电。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5-29 21:45
sobereva 发表于 2025-5-29 17:56
原子电荷相差并不大,没必要过度解释符号的差异。但可以用Multiwfn给出pi布居数、绘制LOL-pi图,更具体描述 ...

好的,sob老师,我再好好研究一下您说的这些内容。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5-29 21:47
北大-陶豫 发表于 2025-5-29 21:04
因为这个环上的9号氮是带有孤对电子的,10=11和2=12是两根双键,这一对孤对电子和两个π键组成了具有芳香性 ...

谢谢陶老师,我大致好像理解了,我再琢磨琢磨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5-30 10:15
本帖最后由 菲比的洪均 于 2025-5-30 10:17 编辑
北大-陶豫 发表于 2025-5-29 21:04
因为这个环上的9号氮是带有孤对电子的,10=11和2=12是两根双键,这一对孤对电子和两个π键组成了具有芳香性 ...

谢谢老师。我计算了一下5,17,21号氮原子的电荷,发现他们确实也带正电。另外还发现,5号的带正电量(ADCH电荷:0.279)要大于9号的,结合他们的LOL-pi等值面图(如下图所示,和分子结构的位置是对应的),是否可以认为12、2、9三个原子产生了大Π键,因此,9号氮原子出了两个电子,却得到(1+1/3)个电子,相当于失去了2/3个电子,而5、6、7、1、9五个原子产生了大Π键,因此5号氮原子出了两个电子,得到了1.2个电子,相当于失去了0.8个电子。5号氮原子相对于9号氮原子失去的电子更多,因此他的正电性更高。是否可以这样粗略理解,还请老师指教。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195)
作者
Author:
北大-陶豫    时间: 2025-5-30 10:58
菲比的洪均 发表于 2025-5-30 10:15
谢谢老师。我计算了一下5,17,21号氮原子的电荷,发现他们确实也带正电。另外还发现,5号的带正电量(AD ...
5号的带正电量(ADCH电荷:0.279)要大于9号的


我觉得就是因为5号氮连着碳,氮的电负性大于碳,吸了碳的电子而已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5-30 11:11
北大-陶豫 发表于 2025-5-30 10:58
我觉得就是因为5号氮连着碳,氮的电负性大于碳,吸了碳的电子而已

谢谢老师。学生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根据LOL-pi等值面图,是否可以说明在2、9、10、11、12这个五元环中,是12、2、9三个原子发生了共轭,11和10这两个原子发生了共轭,而不是他们5个一起发生了共轭。或者说虽然是他们5个发生了共轭,但是12、2、9这三个原子的Π电子只在他们这三个原子之间运动,11、10这两个原子的Π电子只在他们这两个原子之间运动。
作者
Author:
北大-陶豫    时间: 2025-5-30 15:38
菲比的洪均 发表于 2025-5-30 11:11
谢谢老师。学生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根据LOL-pi等值面图,是否可以说明在2、9、10、11、12这个五元环中,是 ...

我不太懂LOL-pi等值面图,但我觉得你这种说法挺违背化学直觉的。因为6个电子首尾相连的共轭体系有芳香性,而你这种说法仿佛6个电子没有形成首尾相连的共轭体系一样。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6-3 08:35
北大-陶豫 发表于 2025-5-30 15:38
我不太懂LOL-pi等值面图,但我觉得你这种说法挺违背化学直觉的。因为6个电子首尾相连的共轭体系有芳香性 ...

好的,谢谢陶老师,我再研究研究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3 10:02
菲比的洪均 发表于 2025-5-30 11:11
谢谢老师。学生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根据LOL-pi等值面图,是否可以说明在2、9、10、11、12这个五元环中,是 ...

从你的Multiwfn+VMD绘制的LOL-pi图上可以看到N12-C2-N9形成了三中心共轭,N9上的孤对电子出现了往C2上的离域而减少了N9的电子数,令其原子电荷变得为轻微正值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6-3 10:28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3 10:02
从你的Multiwfn+VMD绘制的LOL-pi图上可以看到N12-C2-N9形成了三中心共轭,N9上的孤对电子出现了往C2上的 ...

好的,谢谢sob老师的指点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6-9 20:58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3 10:02
从你的Multiwfn+VMD绘制的LOL-pi图上可以看到N12-C2-N9形成了三中心共轭,N9上的孤对电子出现了往C2上的 ...

sob老师您好,学生还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对于环C1N8N5N6N7来说,他的LOL-pi图可以看出也形成了pi电子离域,只是在N8N5处没有连通,而该环上的其他地方都连通了,请问老师这样的情况算正常吗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9 23:50
菲比的洪均 发表于 2025-6-9 20:58
sob老师您好,学生还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对于环C1N8N5N6N7来说,他的LOL-pi图可以看出也形成了pi电子离域 ...

贴图说事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6-10 08:42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9 23:50
贴图说事

sob老师,结构图和LOL-pi图均在该帖子中,前述已经发过了,C1N8N5N6N7指的是原子序号,不是原子个数,我没有表达清楚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10 11:56
菲比的洪均 发表于 2025-6-9 20:58
sob老师您好,学生还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对于环C1N8N5N6N7来说,他的LOL-pi图可以看出也形成了pi电子离域 ...

没什么异常
作者
Author:
菲比的洪均    时间: 2025-6-10 15:33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10 11:56
没什么异常

sob老师,学生又有个问题得请教您了,对于N9-N10键,在LOL-pi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没有pi电子离域,计算出的拉普拉斯键级为0.78,mayer键级为1.03,在形式键级上都与1接近,说明他们之间成的是单键。但是通过NAdO分析该键时,发现Eigenvalues of NAdOs: (sum=   1.34044 ),其中有本征值最正的三个为:0.87554   0.40837   0.14374,分别对应他们之间的sigma键和两个pi键,请问老师这是不是与LOL-pi分析和拉普拉斯键级分析发生了矛盾呢,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形成pi键呢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10 21:43
菲比的洪均 发表于 2025-6-10 15:33
sob老师,学生又有个问题得请教您了,对于N9-N10键,在LOL-pi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没有pi电子离域,计 ...

Multiwfn支持的分析化学键的方法一览
http://sobereva.com/471http://bbs.keinsci.com/thread-12488-1-1.html
此文明确说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Mayer键级分别接近于1.0、2.0、3.0并不意味着成键特征就一定是单键、双键、三键。比如一个很弱的pi键+一个稍弱的sigma键,Mayer键级往往也在1.0附近。再比如两个弱pi键和一个普通的sigma键,Mayer键级往往也在2.0附近。Carbon, 165, 468 (2020)里笔者做了18碳环的C-C键本质的研究,其较长的C-C键的Mayer键级是1.256,但本质上是两个很弱的pi键结合一个普通的sigma键。显然根据Mayer键级数值判断成键的多重度是不合理的。如果你觉得原子间可能形成多重键,我强烈建议做NAdO分析将键级分解成轨道图像,成键本质就一目了然了,参见《使用键级密度(BOD)和自然适应性轨道(NAdO)图形化研究化学键》(http://sobereva.com/535)、《使用Multiwfn对周期性体系做键级分析和NAdO分析考察成键特征》(http://sobereva.com/719)。此外,在《18个氮原子组成的环状分子长什么样?一篇文章全面揭示18氮环的特征!》(http://sobereva.com/725)中介绍的笔者的18氮环的研究文章中做的NAdO分析是其极好的应用实例,推荐参考。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