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求助:关于用BOMD模块定性分析质谱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gezq    时间: 2025-6-12 02:24
标题: 求助:关于用BOMD模块定性分析质谱
本帖最后由 gezq 于 2025-6-12 12:58 编辑

各位老师,我测了一个有机物的质谱,发现有一些气体产生,如果我想定性分析一下这个质谱结果,能不能按照如下方法:
1st step:先用BOMD模块在500K下让中性分子M跑10 ps(步长0.25 fs),然后根据特定间隔,选择10个构象
2nd step:让上述10个构象,电离HOMO轨道的一个电子,得到10个M+离子
3rd step:让上一步的M+离子,升温至10000K(根据公式 Tel = 20000×ax +5000,ax为0.25)进一步用BOMD计算,看一下裂解的产物


PS:按照sob老师的课件教程,一个体系跑几千个,实在是顶不住,只想定性分析一下,上述AIMD过程均在PBE0泛函下进行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12 05:12
说清楚确定温度的公式是哪来的
作者
Author:
gezq    时间: 2025-6-12 11:16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12 05:12
说清楚确定温度的公式是哪来的

好的,老师,温度的公式来源于文献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6306–6312的SI部分,如上图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13 02:45
gezq 发表于 2025-6-12 11:16
好的,老师,温度的公式来源于文献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6306–6312的SI部分,如上图

可以。可以先这么跑跑看看情况
作者
Author:
gezq    时间: 2025-6-13 11:41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13 02:45
可以。可以先这么跑跑看看情况

好的,谢谢老师
作者
Author:
gezq    时间: 2025-6-14 02:10
本帖最后由 gezq 于 2025-6-14 02:12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13 02:45
可以。可以先这么跑跑看看情况

老师,再麻烦您帮学生确定一下,我用BOMD模块设置的关键词是正确的吧。其中核的温度是500K,电子温度是10000K,使用FON以解决SCF不收敛的问题。我看了下,高级班的课件里面也没有这个,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增加这部分内容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14 04:42
gezq 发表于 2025-6-14 02:10
老师,再麻烦您帮学生确定一下,我用BOMD模块设置的关键词是正确的吧。其中核的温度是500K,电子温度是10 ...

根本没有这种写法
temperature(你当前的temp=)关键词对BOMD计算没有丝毫影响,而且也不影响SCF=Fermi的效果。Gaussian没法做基于有限(电子)温度DFT的BOMD计算
作者
Author:
gezq    时间: 2025-6-14 21:24
本帖最后由 gezq 于 2025-6-15 00:08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14 04:42
根本没有这种写法
temperature(你当前的temp=)关键词对BOMD计算没有丝毫影响,而且也不影响SCF=Fermi ...

我又阅读了一下这篇Angew,Grimme的意思是说,电子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会有一部分过剩能量(impact excess energy,IEE),这个过剩的能量中一部分使电子激发,另一部分转换成振动能,其中电子从激发态转换至基态后,电子的温度可以等效为10000K(PBE0泛函),而核的等效温度则通过另一方程近似得到,但核的等效温度是远低于电子的等效温度的,我大约计算了一下,约1600K。基于此,想请教老师几个问题:(1)我的理解是否有偏差?(2)Gaussian是否支持FON技术?(3)上述BOMD中的rtemp具体指的应该是核的温度吧?(4)在我仅会Gaussian的BOMD模块计算的情况下,我应当如何选择合适的温度?(5)或者,我能不能这样来计算,即:我在升温核等效温度的同时,让电子保持在激发态,这样就避免了引入电子的等效温度,即只考虑振动激发态的内转换,却选择性不考虑电子内转换(此处应当需要计算激发态的寿命)。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15 05:14
gezq 发表于 2025-6-14 21:24
我又阅读了一下这篇Angew,Grimme的意思是说,电子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会有一部分过剩能量(impact ex ...

1 无
2 不支持
3 核的温度
4 北京科音高级量子化学培训班(http://www.keinsci.com/KAQC)“从头算分子动力学”部分超级详细讲了怎么用ORCA做AIMD,没必要拘泥于Gaussian。本来就算不牵扯FON的事,我也更推荐用ORCA跑AIMD
作者
Author:
gezq    时间: 2025-6-16 16:36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15 05:14
1 无
2 不支持
3 核的温度

好的老师。那请问能不能用这么一个方法,即我考虑该分子发生内转换,S1态内转换回基态的能量转换成核的动能,然后根据核动能和温度的关系T=2K/KB(3N-Nc),得到一个温度,再加上质谱模拟中初始的温度500K,得到AIMD模拟的核的初始温度,再进行动力学计算(按照甲醛的光解离那个思路,只不过不用过渡态结构)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6-17 06:26
gezq 发表于 2025-6-16 16:36
好的老师。那请问能不能用这么一个方法,即我考虑该分子发生内转换,S1态内转换回基态的能量转换成核的动 ...

直接在ORCA里设电子温度跑动力学就完了。没必要这样。被被人质疑起来也没文献支撑
作者
Author:
gezq    时间: 2025-6-17 10:56
本帖最后由 gezq 于 2025-6-17 11:15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25-6-17 06:26
直接在ORCA里设电子温度跑动力学就完了。没必要这样。被被人质疑起来也没文献支撑

老师,是这么一个情况,之所以反复折腾,是因为我的入射电子能量并不是70 eV,只是模仿质谱的思路来做。Grimme的paper中电子温度的设定只与泛函有关,且电子温度的设定似乎只是为了用FON技术解决SCF不收敛的问题,他那个核真正的动能应该就是过剩能量IEE分配的0.6 eV/原子(预设值,也是一个经验值)。Grimme的意思应该是用缓慢升温代替这个内转换过程(模拟升温的时间尺度在0.3-5 ps内,模拟内转换这一真实过程,如下图),直到核的动能达到预设值,即目标温度(等效过程)。我上述那个方法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出在了设定预设温度,没有体现缓慢升温,使得分子过早地解离。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