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有关室温磷光的理论求解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三石草祭    时间: 2017-9-18 09:25
标题: 有关室温磷光的理论求解
本帖最后由 三石草祭 于 2017-9-18 09:24 编辑

各位老师,最近刚接触室温磷光的知识,但对文献中的理论部分不是很懂,向各位老师请教:
我的理解:室温磷光打破了传统的自旋禁阻,可以使处于单重态的电子到三重态,这里需要旋轨耦合的作用,为了满足角动量守恒,轨道角动量变化来满足自旋角动量改变.文章中是通过(n,p*)和(p,p*)轨道来说明,我的问题是:
1.(n,p*)和(p,p*)轨道类型怎么确定的呢,之前看过一些博文,说是可以通过前线轨道电子云的形状判断(孤对电子,肩并肩,头碰头等),还有可以通过轨道贡献看,比如O或S占大的比重一般是(n,p*),如果C的比重比较大一般是(p,p*),这里有比较恰当的方式吗?
2.我们经常把激发和前线轨道结合在一起,那么对与这种情况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对于(n,p*)这样的跃迁类型,HOMO是n轨道,LUMO是p*轨道,其中p*轨道中电子是px轨道,但到了T1虽然还是P*,但电子轨道变为了py,这样就有了轨道角动量的变化,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希望老师指正。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7-9-18 10:42
我觉得这种理解比较awkward
作者
Author:
三石草祭    时间: 2017-9-18 11:10
sobereva 发表于 2017-9-18 10:42
我觉得这种理解比较awkward

sob老师,我理解的有偏差,希望老师指正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7-9-18 11:24
这里说了为什么考虑旋轨耦合后T、S之间跃迁偶极矩不再为零,因此可以发磷光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27)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28)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27)

你在1L说的那种理解方法我感觉莫名其妙。

作者
Author:
三石草祭    时间: 2017-9-18 11:38
sobereva 发表于 2017-9-18 11:24
这里说了为什么考虑旋轨耦合后T、S之间跃迁偶极矩不再为零,因此可以发磷光

谢谢sob老师,我再理解一下
作者
Author:
ggdh    时间: 2017-9-19 10:50
本帖最后由 ggdh 于 2017-9-19 11:55 编辑

对于(n,pai*)这样的跃迁类型,HOMO是n轨道(图中的px),LUMO是pai*轨道(图中的py),因此(n,pai*)激发态,空穴在px,电子在py。相应的,(pai,pai*)激发态,空穴电子都在py。从(n,pai*)到(pai,pai*)态的转换时,一个电子从py转移到了px(或者说空穴从px转移到了py)。因此轨道角动量(轨道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你把单电子Hsoc算符按px py pz以及自旋展开写成6*6的矩阵形式(pxa,pxb,pya,pyb,pza,pzb),可以看到对角的三个2*2矩阵都是0。这应该就是'轨道角动量变化来满足自旋角动量改变'在公式中的表现
作者
Author:
三石草祭    时间: 2017-9-19 20:47
ggdh 发表于 2017-9-19 10:50
对于(n,pai*)这样的跃迁类型,HOMO是n轨道(图中的px),LUMO是pai*轨道(图中的py),因此(n,pai*)激 ...

受教了,谢谢钟老师

作者
Author:
西柚西柚啊    时间: 2017-10-13 09:50
受益颇多
作者
Author:
WillingC    时间: 2022-7-25 17:16
sobereva 发表于 2017-9-18 11:24
这里说了为什么考虑旋轨耦合后T、S之间跃迁偶极矩不再为零,因此可以发磷光

Sob老师您好,请问关于旋轨耦合这三页ppt的内容,是参照了哪些文献或书籍呢?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2-7-26 06:03
WillingC 发表于 2022-7-25 17:16
Sob老师您好,请问关于旋轨耦合这三页ppt的内容,是参照了哪些文献或书籍呢?

随便找点相关研究文章就能找到,很常见的式子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