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rothers 于 2015-11-22 00:39 编辑 已解决,确实是IOp(9/40=3)不太够。改成=4,结果就非常接近了 Extension diatance从6调到10,数据几乎没有变化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1-21 23:06 谢谢老师,明白了,我再试试~ |
计算格点数据得确定盒子范围,让计算的点均匀分布在盒子里。 程序为了确定盒子大小,会先找出分子在X/Y/Z方向上坐标最大、最小的原子,然后在这几个方向上各延展指定的距离得到能够扩住分子的盒子。 当你用比如medium quality grid的时候,总点数是基本固定的,大约512000个,所以你的盒子越大,格点间距越大,积分越不准确。但积分不准确还有一个来源是盒子不够大,延展距离如果太小的话边缘的那些函数分布就没有被积分进去。所以延展距离要设定合适,既要让盒子足够把函数分布主要分布的空间范围纳入其中,同时又不让格子间距太稀疏(除非你把总的积分点数设大,因为格点间隔正比于盒子体积除以总格点数)。 延展距离41显然太大了,所以你积分出来的电子、空穴都明显偏离1。虽然跃迁偶极矩和高斯输出符合好了,但那只是巧合而已。 如果你发现延展距离从默认的6增大到8、10之后跃迁偶极矩还是偏离高斯输出的明显,那多半就不是因为延展距离不够,而很可能是因为你输出的组态系数不够多,9/40=3改为9/40=4再尝试。 另外,你用的基组没有弥散函数,考察的肯定也不是里德堡激发,延展距离顶多10Bohr已经足够了,增大到40多肯定是没意义的。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3 00:34 , Processed in 0.47994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