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zj 发表于 2021-11-18 15:10 ![]() |
wzkchem5 发表于 2021-11-18 16:28 收到,谢谢老师 |
xxzj 发表于 2021-11-18 08:10 这是振动精细结构,0-1代表从电子基态的振动基态跃迁到电子激发态的第一振动激发态。可以找一些讲振动精细结构的材料来看看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2-24 14:43 老师,我再读文献时看到很多文章中吸收光谱都会分为0-0峰和0-1峰,如下图所示,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区分这两个峰,或者二者有什么区别?所以想向老师请教或者有相关的帖子吗?辛苦了 ![]() |
sobereva 发表于 2016-1-3 22:17 恩,懂了,谢谢老师! |
万卷书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3 20:52 分子轨道是对于孤立体系而言的,有HOMO、LUMO以及HOMO-LUMO gap这样的概念 对于周期性体系讨论的是晶体轨道、能带这样的概念,一般说的是band gap,是最低非占据晶体轨道和最高占据晶体轨道的能量差。 如果你把周期性体系当成孤立体系近似处理,则可以计算HOMO-LUMO gap来讨论。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2-31 00:46 谢谢老师! 关于第三条,您说没有可比性,那怎么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来预测某一个材料的性能,我看到这方面的文献里他们是计算材料分子的homo和lumo值的,通过homo和lumo能量的高低来解释半导体材料的迁移性能,这样怎么理解呢, |
万卷书万里路 发表于 2015-12-30 20:15 1 不对。HOMO-LUMO跟激发能、电子跃迁根本没直接必然关系。产生光谱的原因是电子态(以及伴随着的振动态)的跃迁。 2 做激发态计算,根据输出的组态系数,HOMO->LUMO贡献接近100% 3 分子体系和固体体系情况相差很大,没有可比性。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2-24 14:43 老师你好,又好好读了您写的那个帖子和这个,但是这句话我不明白, 4 电子激发是电子态之间的跃迁,只有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能近似为HOMO->LUMO的跃迁,即便100%可以描述为HOMO->LUMO的跃迁,激发能也不是HOMO-LUMO gap。 (1) 这样理解对吗:激发能对应的是最大吸收波长处的能量,是强度最大的地方,也就是分子最有可能跃迁到的位置处与基态的能量差,但是这个能量差并不是最小的。 而homo-lumo对应的是分子跃迁需要的最低能量,对于用multiwfn模拟出来得紫外理论光谱图,应该是起峰的位置对应的波长值,起峰开始,也就是最长的那个波长;实验测得uv图也是这样吧。 (2) “电子态之间的跃迁”,为什么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才能近似homo->lumo的跃迁?这些特殊情况又是什么? (3) 我看了固体物理里的band gap,用来得到导带和价带之间的带隙值,实验上测量时他们用homo与lumo的能级差差来表示band gap,数值是用实验测得材料紫外光谱上起峰处的波长值对应的能量,我计算出来的homo-lumo能量差能和实验上的这个值比较吗? 谢谢老师了! |
brothers 发表于 2015-12-24 16:41 奥,好的,谢谢 |
万卷书万里路 发表于 2015-12-24 15:50 A. Dreuw, M. Head-Gordon, Single-reference ab initio method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xcited states of large molecules, Chem. Rev., 2005, 105 (11): 4009-4037. 这是Sob老师推荐过的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2-24 14:43 谢谢老师!我先好好学习那个文章 |
brothers 发表于 2015-12-24 14:37 学习了,谢谢! 另外你说的“文献是这么讲的” ,文献能说一下具体是哪篇吗?谢谢啦 |
1 是的,既然设20的结果和默认的3显著不同,说明20的结果准,但不宜盲目设大,这里也提到了 Gaussian中用TDDFT计算激发态和吸收、荧光、磷光光谱的方法 http://sobereva.com/314 2 这没什么异常的,属于很强的吸收而已。 3 不可约表示。不清楚的话看看科顿的《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4 电子激发是电子态之间的跃迁,只有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能近似为HOMO->LUMO的跃迁,即便100%可以描述为HOMO->LUMO的跃迁,激发能也不是HOMO-LUMO gap。 5 激发能和HOMO-LUMO gap本来就没直接关系。分子体系不用band gap这概念,这是固体物理用的。分子体系没有band。 6 没有什么荧光激发波长,显然是荧光发射波长。要通过Multiwfn或gview绘制出理论光谱,然后和实验对比。 明显基础不牢,应当先把前面说的那个文章看了。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09:06 , Processed in 0.17600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