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 |
zhangkun232 发表于 2021-11-10 17:25 就是从振动基态跃迁到高的振动激发态的吸收 |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11-10 02:06 哈哈,顺便再问一个问题“四倍频”的物理意义(本质)是什么?能简单科普一下嘛?为什么是V1+3V3或者其他,谢谢! |
granvia 发表于 2021-11-10 13:43 谢谢关注! |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11-10 02:06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story(J. Chem. Educ. 1993, 70, 612), 谢谢推荐,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对水的颜色产生的来源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的工作反而关注的是短波长的吸收,而非近红外(水的4倍频吸收),所以跟理论的计算还是有差别,而且电子能级远远超过了分子振动的能量阈值。其实文章里我们也强调了水发光中心周围环境以及质子转移对发光强度和颜色的影响!再次感谢您的回复,真的是开心! |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11-10 02:06 这实际也是冰川冰为什么是蓝色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喵星大佬 于 2021-11-10 04:06 编辑 zhangkun232 发表于 2021-11-9 20:58 很简单,用空气作为参比,用稍好一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你能测到纯水在大改720多nm的地方有个吸收峰,而且吸光度不小,折下来只要几十cm的厚度足够肉眼可见。这个颜色对应红光,你看到的就是补色蓝光。但同样的你去测氘水,没有这个吸收,所以这个其实是个振动的吸收,算下来大概是O-H伸缩振动的4倍频稍微偏移一些。实际上这个问题几乎应该是常识了,水本来就是蓝色的,海水的颜色也是来自于此,在J. Chem. Educ. 1993, 70, 612里面就已经讨论过了 至于发光的话,就像上面说的,冰显然是没有荧光的,所以即使限域水和荧光有关,也必然依靠和空腔壁的相互作用,水(冰)自己作为空腔壁是不行的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3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3 |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11-9 17:22 红外基频知道什么,但是水的四倍频是什么东东,大神科普一下 ![]() |
本身水也不是完全无色的啊,纯净的水会吸收大概700多nm的光显一点点蓝色,这个是O-H振动的4倍频 |
首先致以诚挚的歉意,这么晚才来回复!也感谢您深入的细致评论,您讲的都是完全正确的,这也是文章里其实都有所关联,学习! 您可以告诉我您的联系方式吗?可以开展一些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工作。 |
关于介电常数的问题,昨天恰好听了一个报告,提到说限域水的介电常数降低的现象,只需要经典的分子力场(比如TIP3P)就能解释,也就是把O原子、H原子当作经典粒子就能解释,并不需要考虑量子效应,也不需要考虑分子轨道。您可以参见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 ... sRevLett.126.136803 关于您的工作,我有一点小疑问,O的孤对轨道是双占的,因此即便两个水分子的孤对电子重叠,得到的pi*轨道也是满占的,按理说不应该出现pi->pi*跃迁,而只应该有pi*->sigma*跃迁。这和有机分子里的pi键不同,因为有机分子里面C是用单占p轨道形成pi键的,所以pi*轨道是空的。如果您说的O的p轨道重叠,不仅包括孤对电子p轨道,也包括与H成键的sp3杂化轨道的话,那么倒是可以生成空的pi*轨道,但此时就不仅是O的p轨道互相重叠了,H的s轨道也必然有贡献。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下,在一块冰里挖掉相当于GFP空腔的大小和形状的水分子,则剩余的水分子也构成一个空腔,但是往这个空腔里放水分子(也就是变回原来完整的冰),却无法重复出您的限域发光现象,因为众所周知冰没有可见区荧光。也就是说这个空腔本身如果也是用水分子做的,结果是不行的。那么您所设计的软、硬纳米空腔结构为什么都可以观察到限域导致的发光现象?这是否意味着,决定发光行为的不仅是空腔的大小和形状,还有空腔壁的化学组成?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2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2 | 我很赞同 |
也是为这篇文章打个广告!![]() ![]()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22:00 , Processed in 0.25546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