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使用adcc和pyscf计算ADC级别的单三线态能级(for MR-TADF)

查看数: 11590 | 评论数: 22 | 收藏 Add to favorites 7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2-3-22 01:34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ggdh 于 2022-3-22 18:54 编辑 类似的部分程序(待补充): Turbomole: 支持ri加速的scs-cc2, 但是要收费 eT: 有multilevel-cc加速, 但不支持三重态计算 orca: ADC不支持计算三重态, DLPNO-STEOM-CCSD ...

回复 Reply

ggdh 发表于 Post on 2022-4-11 16:01:41
心向暖阳 发表于 2022-4-9 20:45
我测试了几个分子,觉得双杂化算出来的Est为负,可能跟波函数不稳定有关,导致结果乱七八糟的

还有就是 ...

能不能把你测的分子发出来看看(如果涉及到保密就算了)
心向暖阳 发表于 Post on 2022-4-11 15:32:32
wzkchem5 发表于 2022-4-11 14:31
对,如果只算N个激发态,有很大概率得到的不是前N个激发态,而是得到了一些高的却漏掉了低的。非双杂化泛 ...

谢谢爱心苹果老师
wzkchem5 发表于 Post on 2022-4-11 14:31:19
心向暖阳 发表于 2022-4-11 02:13
对于第一个问题哈,是不是需要多算一些激发态呢,然后以校正后的激发能自己确定激发态次序

所以CIS(D) ...

对,如果只算N个激发态,有很大概率得到的不是前N个激发态,而是得到了一些高的却漏掉了低的。非双杂化泛函的TDDFT也会有这个问题,但是远不如双杂化泛函严重,而且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也不一样(对于非双杂化泛函主要是因为Davidson方法不能保证收敛到最低的N个激发态;对于双杂化泛函这个因素也存在,但更主要的因素是doubles correction改变了激发态的顺序),所以非双杂化泛函的TDDFT一般只需要算大概N+3个根就可以比较好地保证得到了最低的N个激发态,但双杂化泛函经常需要多于这个数。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5 收起 理由
Reason
ggdh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心向暖阳 发表于 Post on 2022-4-11 09:13:09
wzkchem5 发表于 2022-4-10 23:08
激发态排序是乱的,是因为激发态是按doubles correction之前的能量排的,做完doubles correction以后为了 ...

对于第一个问题哈,是不是需要多算一些激发态呢,然后以校正后的激发能自己确定激发态次序

所以CIS(D)是这么的香,

心向暖阳 发表于 Post on 2022-4-11 08:51:36
ggdh 发表于 2022-4-10 22:06
马上有mrcc的攻略了, 那个才是真的C, 敬请期待

tql
wzkchem5 发表于 Post on 2022-4-10 23:08:11
心向暖阳 发表于 2022-4-9 13:45
我测试了几个分子,觉得双杂化算出来的Est为负,可能跟波函数不稳定有关,导致结果乱七八糟的

还有就是 ...

激发态排序是乱的,是因为激发态是按doubles correction之前的能量排的,做完doubles correction以后为了方便和doubles correction之前的结果比较,没有重新排序。
Est为负不一定是错的,有的分子本来就是T1高于S1,这种分子最近两年挺热门的。可以参见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a.1c10492
ggdh 发表于 Post on 2022-4-10 22:06:25
心向暖阳 发表于 2022-4-9 20:45
我测试了几个分子,觉得双杂化算出来的Est为负,可能跟波函数不稳定有关,导致结果乱七八糟的

还有就是 ...

马上有mrcc的攻略了, 那个才是真的C, 敬请期待
心向暖阳 发表于 Post on 2022-4-9 20:45:02
本帖最后由 心向暖阳 于 2022-4-9 20:53 编辑

我测试了几个分子,觉得双杂化算出来的Est为负,可能跟波函数不稳定有关,导致结果乱七八糟的

还有就是我的激发能居然算出来排序结果都是乱的,奇怪。
心向暖阳 发表于 Post on 2022-3-27 21:11:29
有个问题哈,就是ADC是不是高估激发能,虽然detEST算得挺准得
exity 发表于 Post on 2022-3-22 20:57:17
"道德水平在0.1eV"
哈哈哈哈哈哈....
我的道德水准不允许我用nm来比较激发能。
chrinide 发表于 Post on 2022-3-22 20:27:43
Accelerator 发表于 2022-3-22 17:12
分享一个去年做的常见计算方法在一个有机荧光分子(结构忘了,大概是个磷杂芳环)的S1, T1能级的测评:
其 ...

个人认为(不负责任滴)大概率实验测得的“实验值”是一个不那么准确的“统计平均”值;而理论计算的结果只是(真空下?)单个最低能量构象下的理论值。除非你的实验极端高精尖--BEC(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下单分子束缚下测量;或者激光冷却/光腔束缚单分子测量;分子束缚势阱(把小分子注入C60-C180等巴基球分子中)下测得的
ggdh 发表于 Post on 2022-3-22 18:03:34
Accelerator 发表于 2022-3-22 17:12
分享一个去年做的常见计算方法在一个有机荧光分子(结构忘了,大概是个磷杂芳环)的S1, T1能级的测评:
其 ...

DSD-PBEP86这个离谱啊, 我刚算了算上面的体系, deltaEST都是负的
另外你这个里面CC的方法只有第一个, 但是S1和T1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样, 结果让人有点怀疑.
其他泛函的趋势好像和我测试的差不多.
Accelerator 发表于 Post on 2022-3-22 17:12:17
分享一个去年做的常见计算方法在一个有机荧光分子(结构忘了,大概是个磷杂芳环)的S1, T1能级的测评:
其中除了CIS(D)与实验值十分好地符合外,其他都表现很差。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5 收起 理由
Reason
ggdh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ggdh 发表于 Post on 2022-3-22 09:51:15
sobereva 发表于 2022-3-22 09:04
最近有文章声称范围分离双杂化结合SCS-ADC(2)算各类激发能都很理想:https://doi.org/10.1021/acs.jctc.1c0 ...

这是上周5才放出的MRCC新版才加入的新功能把, sob的消息好灵通啊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6 07:04 , Processed in 0.18096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