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G 发表于 2022-11-19 11:35 哦哦,好的好的,你这么一说我也感觉应该不能叫做吸附能了 ![]() |
你这个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吸附能,而是发生了磷酸和表面的脱水反应,在最终形成的结构中,不光产生了新的化学键,还产生了几个内氢键,这都会导致体系能量降低,体现在所谓的吸附能中。更确切来说,现在算出的能量是真空条件下磷酸分子与羟基氧化铁表面脱水反应的能量降低值。 |
Eudaimonia 发表于 2022-11-18 15:47 感谢回复~ 吸附前后原子数和种类是一致的,然后对于基组电荷我不太懂你的意思,我是检索了吸附前后的OUTCAR的NELECT(电子的总数)是对的上的,应该不是这方面的问题 |
确定原子数,种类一致的话再检查基组电荷是不是都一致,这么大的值一般不太可能是构型不同引起的 |
876449830 发表于 2022-11-18 11:09 首先感谢回复~ 对于ISPIN,先没开自旋极化预优化,然后再开ISPIN并设置磁矩为反铁磁。对于铁的U值我没有测试,是参照的一篇2012年用vasp研究U值对bulk针铁矿影响的(doi: 10.1016/j.matchemphys.2012.11.017) |
ISPIN没有设置呐,U值测试过吗,一般看到的多的Fe是3.8-4.0eV的样子。 |
吸附能那个是+2EH2O,这个打错了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8 00:52 , Processed in 0.38942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