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6-5-31 12:05 谢谢老师 ![]() |
本帖最后由 卡开发发 于 2016-5-31 12:06 编辑 镇魂歌 发表于 2016-5-31 11:26 左右端的那个缺氢的C和N最好还是在build-bond里面自动显示一下成键,然后沿着x(或是说OA吧)方向看过去,微调一下结构让C和N能够对上并且显示“成键”。虽然这个“成键”对实际计算不起什么作用,不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定位,这两个原子位置差(自然也不会显示成键)的太多的话,可能SCF会很难收敛,亦或是结构优化会做很久。 另外,y(OB)和z(OC)实在是太小了,除非你打算把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计入进去。如果你计算的是孤立的1D的链,你可以建立成yz方向的超胞看看链之间的距离,(如果采用DMol3的话)原则上最起码要大于两倍cutoff的距离(这只考虑了基函数的交叠,可能实际还得更多),可以的话应该在yz方向加上偶极修正。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2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2 |
sobereva 发表于 2016-5-31 10:56 好的,谢谢老师 |
镇魂歌 发表于 2016-5-31 09:47 不用管是否显示键。量化/第一性计算只看坐标,不看你在可视化程序中怎么连键的。 |
你还得截掉多余的原子。 模型建好后,你可以复制延展成复晶胞,到时候一看就知道当前晶胞建得是否合理 另外中间和右边的两个氢之间可能挨得太近了 |
本帖最后由 liu_tiao 于 2016-5-30 21:00 编辑 看起来差不多,和文献没什么区别啊。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23:07 , Processed in 0.19452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