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7751344 发表于 2024-9-27 20:37 你好,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考察收敛情况一方面看max force是否有下降的趋势,一般max force在几步或者十几步之内是有可能震荡的,但是总体来看是逐渐下降趋近收敛限的,但是如果在几十步之内反复震荡没有收敛的趋势就要当心了。 另一方面看energy的变化,如果前面max force在震荡,但是energy一直在下降的话,可以再多观察一段时间。如果energy随着max force一同震荡,持续了十几步左右还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的话,建议停掉任务调整结构再提交。 |
你好楼主,请问一下如何用这个脚本得出的四个图看收敛情况呢 |
ComputationPawn 发表于 2023-1-11 10:23 您好,是的。 |
白皛白 发表于 2023-1-10 10:22 您指的任务文件夹是POSCAR,INCAR,POTCAR,KPOINTS那个文件夹吗? |
ComputationPawn 发表于 2023-1-8 17:23 把脚本放在vasp任务文件夹里,然后输入指令“bash opt.sh”就可以了。 |
白皛白 发表于 2023-1-4 00:04 谢谢您的分享,能顺便告知一下脚本的使用方法吗? |
本帖最后由 白皛白 于 2023-1-4 00:07 编辑 ComputationPawn 发表于 2023-1-2 16:46 您好,这是一个脚本的功能,是之前在知乎上找到的,但知乎原网页我没保存所以原贴我找不到了,脚本已经以附件的形式添加到主楼,可以直接在计算任务的文件夹里运行使用。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1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1 |
白皛白 发表于 2022-12-29 23:57 卡开发发老师的相关评论我更新到上面的回复中了,孙成才老师最近也因为分步优化导致优化出了错误结构,他的个人意见可以参考我回复中那个B站链接的评论区。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5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5 | 非常感谢! |
请问这种收敛曲线是如何查看的?是VASP本身具有的功能?还是通过vaspkit等实现的?刚刚接触VASP |
早晨起来发现已经成功收敛了,这个任务总共耗时一周左右(24核),但最大受力的显著收敛只发生在最后二三十个小时。 为了给之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我说下自己的一些愚见,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指正,谢谢 ![]() 在优化过程中即便最大受力收敛不理想,但能量持续降低还是应该继续优化的,前提是结构仍然合理。我对此的理解是,能量是力的积分,可以反映出整体原子的受力情况,但收敛的判据是原子最大受力,在结构不太合理的时候原子最大受力的变化或许不能很好地体现结构弛豫的进度的。 最后也感谢楼上两位老师的指教。 ![]() |
2023/1/2日更新 关于第一次回复的分步优化相关的回复,卡开发发 老师表示了异议,认为: 1. “不要去相信什么粗略优化,或者说粗略优化并不是降低数值精度那样的处理。粗优化太低的精度容易对能量和力引入噪声,反而导致结构优化更难收敛,也可能会导致跳过本该能搜索到的局域极小点而到其他的结构上(过于低的精度会导致可能收敛不到局域最优,甚至本来该有的局域最优直接被跳过了)”。 2. “磁性的体系就开自旋极化,不同的磁序其实对应着不同的势能面,有可能两个势能面的极小点都不一样,优化完得到的结构和能量可能相去甚远”【这点我深有体会,表示认同,第一次的回复中也写了相关描述】 此外可以参考孙老师最近发表的视频,"20年计算老司机翻车现场,80个结构重做,我还感谢审稿人"。他也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先粗优化再细优化的策略,但最近这次计算却因此没有找到正确的局域最优结构,符合卡卡老师的观点。 ——————————————————————————— 分割线———————————————————————————— 做VASP优化好多年,给一些建议吧(只当参考,正确与否自己判断)。首先结论是,力没收敛肯定是要继续优化的,粗看你的INCAR,有几个参数比较奇怪: 1. NELM = 400 ,VASP说明书说结构优化时默认的60就行了,60个电子步不收敛,400步也很难收敛,说明结构不合理,白白浪费时间。VASP自己会在下一个离子步调整结构,当然静态自洽时候NELM设大点没关系。 2. NPAR = 6,请确保并行参数跟节点核数匹配。 体系一共200个原子,开了spin和hubbard U,的确不好优化,但是我也优化过类似体系。可以参考关于结构弛豫设置及收敛判据选择的一点体会【http://mu****g.com/t-2512497-1】这篇文章(链接会被论坛和谐,你应该知道前面那个****是什么网站),大意就是刚开始结构不合理时使用较大的EDIFF跟EDIFFG进行粗优化,然后调小EDIFF跟EDIFFG进行细优化(反正就是分步优化,可以不止分两步),而且细优化那步可以切换IBRION=1,会获得加速(个人经验该参数偶尔会失效,求稳的可以不换)。但文章中说粗优化时关磁性,细优化时打开,对DFT+U体系的优化不一定好使。低K点密度粗优化对这种超胞也没啥用,因为直接就Gamma点了。其它细节上面那篇文章都有详细的讨论,可以仔细看看。而且最后一点,DFT+U体系你即使优化完了,能确保磁基态正确么,当然不是专门做相关体系的可以忽略。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4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4 | 赞! |
Eudaimonia 发表于 2022-12-29 18:48 感谢您的回复,打算再算一段时间观察下。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2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2 | 233333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23:34 , Processed in 0.295326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