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静电作用与范德华作用

查看数: 26245 | 评论数: 10 | 收藏 Add to favorites 1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6-24 15:14

正文摘要:

一般非键作用能是按照图片中的公式来计算。但我一直认为范德华作用是一种特殊的静电作用,但MD计算结果往往会区分这两种能量。简单可认为范德华是短程作用,静电是长程作用。问题是有么有明确的距离范围,比如r大于5 ...

回复 Reply

sobereva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6:23:29
cgchen 发表于 2016-6-24 16:15
呃 这是书....没法下...
能否提供 或者国内代表性的文章或者专著


DOI那个就是文章啊。
那本书国内有翻译版,叫《分子间相互作用》,虽然翻译得不算理想。英文版网上也有电子版。注意这书里很多关于计算方法的讨论已经过时了,但对物理本质的讨论还不错。
cgchen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6:22:53
sobereva 发表于 2016-6-24 16:14
1 可以描述。分子来分子间的作用就都是弱相互作用
2 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是什么作用类型。直接体现的是因 ...

追问下,RDF的纵坐标的物理意义?数值大于一或者小于一说明什么?
还是,既然是密度径向分布特征,用于积分求出局部的分子数或者是局部密度?
cgchen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6:15:27
sobereva 发表于 2016-6-24 16:09
DOI: 10.1002/wcms.30
专著: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Physical Picture, Computational Methods ...

呃 这是书....没法下...
能否提供 或者国内代表性的文章或者专著
sobereva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6:14:26
cgchen 发表于 2016-6-24 16:11
接下来有个问题 很多文献都喜欢用RDF图(本质上是某个原子/分子在一定距离氛围内出现其他的概率)来描述 ...


1 可以描述。分子来分子间的作用就都是弱相互作用
2 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是什么作用类型。直接体现的是因为相互作用导致的密度径向分布特征。出现峰意味着因为存在弱相互作用(也包括交换互斥作用使得分子间不能离得过近),导致密度的径向分布不是均匀不变的。
网上多搜搜rdf的资料你就知道了
cgchen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6:11:10
sobereva 发表于 2016-6-24 15:44
范德华作用和经典静电作用完全不是一回事。
范德华作用中互斥项来自于交换互斥作用,起到吸引作用的色散项 ...

接下来有个问题 很多文献都喜欢用RDF图(本质上是某个原子/分子在一定距离氛围内出现其他的概率)来描述分子间作用,不同距离范围,对于不同的作用方式,如氢键、范德华,这是种比较好的定性方式,
问题:1.RDF应该不适合弱相互作用体系吧?还是分子间作用体系都适用
         2.RDF图能体现静电作用吗?因为无穷远处必然为1,中间出现的峰能说明是?远程作用?
sobereva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6:09:35
cgchen 发表于 2016-6-24 16:05
sob老师 你说的大致理解了 能否推荐些文献 中英文均可


DOI: 10.1002/wcms.30
专著: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Physical Picture,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Model Potentials
cgchen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6:05:37
sobereva 发表于 2016-6-24 15:44
范德华作用和经典静电作用完全不是一回事。
范德华作用中互斥项来自于交换互斥作用,起到吸引作用的色散项 ...

sob老师 你说的大致理解了 能否推荐些文献 中英文均可
cgchen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6:04:35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16-6-24 15:23
近程远程没有在哪个距离的clear cut,过渡是连续的,只不过是说衰减快慢而已。
(胡乱画的示意一下:)

...

很直观
换句话 不同的原子距离 主导作用不同,但都是连续的。
sobereva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5:44:48
范德华作用和经典静电作用完全不是一回事。
范德华作用中互斥项来自于交换互斥作用,起到吸引作用的色散项虽然本质上来自于电子间的1/r12算符(r12=电子间距离),但表现出来的是1/R^6的渐进行为(R=原子间距离),体现出的电子相关作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动态”作用,属于量子效应,没法按照经典电动力学方式解释。

而一般说的静电作用则是电子“静态”分布对应的相互作用,可以按照经典电动力学来计算。
liyuanhe211 发表于 Post on 2016-6-24 15:23:20
近程远程没有在哪个距离的clear cut,过渡是连续的,只不过是说衰减快慢而已。
(胡乱画的示意一下:)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7:25 , Processed in 0.21803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