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过渡态计算求助(有偿)

查看数: 41321 | 评论数: 47 | 收藏 Add to favorites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7-29 11:10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小书童 于 2016-7-29 16:10 编辑        对于自己的课题研究中遇到了过渡态计算问题,TS,QST2,QST3以及势能势能面扫描尝试无果,仍然没有找到反应路径,特求助大家。(一个大反 ...

回复 Reply

liyuanhe211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1 17:01:56
小书童 发表于 2016-7-31 14:41
程序确实是自动加上了,SCF Done:  E(UB3LYP) =  -1141.87429241     A.U. after   17 cycles。反应物的 ...

你又没告诉我它有前后步骤及前后步骤是什么,没有前面步骤只能说这个过程,有前面步骤就是你propose的机理根本不对。生成反应物的过程也可能得到其他多重度的物种,经过ISC之类的过程回到反应物结构附近的基态,随后就要经过之前说的过程到达产物,这在一些激发态反应中常见。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5 收起 理由
Reason
小书童 + 5 谢谢老师,受益良多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小书童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1 14:41:16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16-7-31 13:24
多重度不是1的时候会自动用U,是1的时候自动用R,唯一需要声明的时候是单重态双自由基等罕见情况。
GD3B ...

程序确实是自动加上了,SCF Done:  E(UB3LYP) =  -1141.87429241     A.U. after   17 cycles。反应物的基态是4的话,就没有六环的那种构型了,也就无从说来反应物了,我这个整个反应的初始结构就是产物了。N2O在碳基表面的吸附,看来是一个解离吸附。
对于老师,您下的第二个结论,(2)反应物根本不是一个“反应物”或“中间体”,对键角的柔性扫描结果如下图,可见其根本没有过渡态,反应物到产物的过程是不存在过渡态、无活化能的。我还是不太理解,现在就没有我构造的反应物了,怎么还说反应物到产物的过程是不存在过渡态、无活化能的呢?
liyuanhe211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1 13:24:15
小书童 发表于 2016-7-31 11:30
老师,我这个自由基是开壳层吗? #p b3lyp/def2sv opt=(modredundant,loose) empiricaldispersion=gd3bj  ...

多重度不是1的时候会自动用U,是1的时候自动用R,唯一需要声明的时候是单重态双自由基等罕见情况。
GD3BJ见:
http://sobereva.com/210
DFT-D色散校正的使用

注意你自己的版本不是E.01的话不要用GD3BJ,5d 7f 是我的脚本自动加的关键词,不用管它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2 收起 理由
Reason
小书童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小书童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1 11:30:14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16-7-31 09:27
这一去一回的太费劲。。。帮你做了些计算
在B3LYP/def2SV(P)水平下,反应物Doublet电子能-1141.8910。反 ...

老师,我这个自由基是开壳层吗? #p b3lyp/def2sv opt=(modredundant,loose) empiricaldispersion=gd3bj 5d
7f,这里是不是应该用Ub3lyp,empiricaldispersion=gd3bj中的bj是什么呢?
liyuanhe211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1 09:27:39
小书童 发表于 2016-7-31 08:26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反应物2和4的优化结果不同,4优化不出反应物来,优化出来的结构是产物的结构。对于产 ...

这一去一回的太费劲。。。帮你做了些计算
在B3LYP/def2SV(P)水平下,反应物Doublet电子能-1141.8910。反应物Quartet确实优化不出来,用Doublet的构象在其附近扫描的结果表明在反应物附近根本没有极小点,而且能量都比Doublet低,在-1141.91附近,结合你之前对Quartet的计算,这说明:
(1)反应物(附近的构象)的基态也是Quartet,整条反应路径应该在Quartet的PES上,之前你用Doublet是错误的,也不涉及之前担心的MECP那套。
(2)反应物根本不是一个“反应物”或“中间体”,对键角的柔性扫描结果如下图,可见其根本没有过渡态,反应物到产物的过程是不存在过渡态、无活化能的:
这就是你应该下的结论。
这和反应物优化不出来是吻合的。如果你想进一步确认这一点可以扫的更密一点、用高等级方法等等




柔性扫描的文件:

Reactant_Scan_Angle[TS_B3LYP_DZ]_01.zip (580.27 KB,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5)



用不着给我,要给就把钱直接捐论坛吧

小书童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1 08:26:16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16-7-30 20:52
2和4的能量和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相关输入输出文件打包后上传。
Quartet的底物优化不出来可能从某个侧 ...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反应物2和4的优化结果不同,4优化不出反应物来,优化出来的结构是产物的结构。对于产物,2和4的构型相同,但能量不同,2的能量是-1142.66018,4的能量是-1142.661124,说明4的能量更低,4更稳定是产物的基态。

liyuanhe211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0 20:52:08
本帖最后由 liyuanhe211 于 2016-7-30 21:21 编辑
小书童 发表于 2016-7-30 20:23
用4优化不出来反应物来,反而优化出来的是产物!产物用2和4的结构相同,能量相同

2和4的能量和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相关输入输出文件打包后上传。
Quartet的底物优化不出来可能从某个侧面有利于之前推测的,底物的基态是Doublet的推测;也可能是反应物确实是Quartet附近不是极小点,即你猜测的机理有误,反应物不是中间体而是过渡态、故反应物到产物是无过渡态、无活化能的过程。

进一步确认可以扫描Quartet的势能面(如扫描C-N-N的键角的势能面),与底物Doublet的能量进行比较,看是不是底物附近:1)没有极小点;2)曲线的底物结构附近能量都比Doublet高/低。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2 收起 理由
Reason
小书童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小书童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0 20:23:47
本帖最后由 小书童 于 2016-7-30 20:26 编辑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16-7-30 14:44
前面说了,先看一下底物和产物的基态分别是Doublet还是Quartet,如果两个基态不一样会很麻烦

用4优化不出来反应物来,反而优化出来的是产物!产物用2和4的结构相同,能量相同
小书童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0 14:52:56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16-7-30 14:44
前面说了,先看一下底物和产物的基态分别是Doublet还是Quartet,如果两个基态不一样会很麻烦

反应物和产物的基态我正在计算中,有了结果告诉您
liyuanhe211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0 14:44:07
小书童 发表于 2016-7-30 14:39
那我在上传一些文章可以吧?老师,是了4多重度,还是找不到过渡态,或者找到的过渡态连不到反应物和产物 ...

前面说了,先看一下底物和产物的基态分别是Doublet还是Quartet,如果两个基态不一样会很麻烦
小书童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0 14:39:37
本帖最后由 小书童 于 2016-7-30 15:09 编辑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16-7-30 14:07
是谁、又是如何证明其合理性的?感觉十分奇怪。仅仅用的人多不说明问题。知道它合理性的来源、证明其合理 ...

那我在上传一些文章可以吧?老师,是了4多重度,还是找不到过渡态,或者找到的过渡态连不到反应物和产物上。

Effect of SO2 on mercury binding on carbonaceous surfaces.pdf

457.08 KB, 阅读权限: 1,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5

Effects of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on elemental mercury adsorption on carbona.pdf

593.48 KB, 阅读权限: 1,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5

Understanding mercury binding on activated carbon.pdf

885.92 KB, 阅读权限: 1,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4

Ab initio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 on graphite Selection of molecular syste.pdf

889.13 KB,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9

模型出处

liyuanhe211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0 14:07:11
小书童 发表于 2016-7-30 12:02
这个领域的人,都用两个模型,很多人,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计算采用的碳基模型

是谁、又是如何证明其合理性的?感觉十分奇怪。仅仅用的人多不说明问题。知道它合理性的来源、证明其合理的方法,才知道它的试用范围等是怎样的,盲目模仿有时会有麻烦。
小书童 发表于 Post on 2016-7-30 12:02:19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16-7-30 11:36
这都谁设计的模型。。。什么鬼。。。一个是个triple-benzyne。。一个是个比Benzyne还不稳定的。。呃。。B ...

这个领域的人,都用两个模型,很多人,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计算采用的碳基模型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6 06:53 , Processed in 0.25283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