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 发表于 2023-7-2 21:03 谢谢老师,比较急。忘了严谨性了。 |
本帖最后由 乐平 于 2023-7-2 21:05 编辑 提问的时候能不能把你要问的内容想清楚,思路整理通顺,在发表之前读至少两遍,问一下自己说清楚没有之后再发表? 你这样没头没尾地一句,谁能看懂说的是什么? 从你截图的内容看,应该是博文 http://sobereva.com/434 的图,位于 到此,对NH2-biphenyl-NO2这个体系的S0->S1激发的空穴-电子框架中的各种分析已经完整做了一遍。如果想再分析其它激发态,通过选项0退回到主功能18的菜单中,再次进入空穴-电子分析功能,然后选择相应激发态即可。这里我们把这个体系所有算出来的5个激发态的D、Sr、H、t指数以及空穴-电子库仑吸引能放在一起对照。之前还没讨论过的空穴离域指数(HDI)和电子离域指数(EDI)也一并给出了: 上述引用文字的下方就是你的截图。 如果你想问的是这个截图表格里的数据是如何获得的,那么,你可以根据博文 http://sobereva.com/434 里的 4 空穴-电子分析实例,从头到位做一遍,就可以得到表格第一行数据(S0 —> S1)的结果。 后面各列的 S0 —> S2,S0 —> S3,S0 —> S4,S0 —> S5 需要重复上述操作,只不过在
上述贴出来的最后一步改成 2, 3, 4, 5 来分别分析S0 —> S2,S0 —> S3,S0 —> S4,S0 —> S5 阅读的时候仔细一点,同时动手操作,再思考一下,应该不难。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21:08 , Processed in 0.20766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