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范1989 发表于 2016-9-27 21:47 嗯,好的,谢谢 |
叫我易小星 发表于 2016-9-27 20:24 就是黄淑萍老师他们第一次提出OHF的文章,我感觉,这个初始文献需要多看几次,好好的体会一下。 |
小范范1989 发表于 2016-9-27 19:24 好的,谢啦。你说的JCTC的文章是你发的那个链接下的参考文献中的一篇吗? |
叫我易小星 发表于 2016-9-27 18:04 我文章的w,就是测试最简单的那个分子,反推得到的。你看看JCTC的按个文章,里面提了一句怎么计算,但是她当时没有计算而已,我就给他计算了。你仔细阅读一下,我刚刚开始接触这个OHF的时候,也是出了很多问题,后来也是多看了几遍。 泛函的的实现,我已经给你网址了。 |
小范范1989 发表于 2016-9-27 15:55 嗯,是的,非常感谢,之前看的文献也都是找高点的泛函,我想知道你文中的W值是怎么得到的呢,你的EVA(S1,OHF)是通过调节IOp得到的吗?还有,谢谢你的建议,张其胜老师的文章我正在看,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
叫我易小星 发表于 2016-9-27 15:46 两种方式: 1:找一个最近似的。如果在两者之间,我一般都是找高一点的,因为我发现这样比低一点的准确点。同时,正如sob老师之前说的(应该是你之前的帖子还是别人的帖子,我忘了),这里的选取有随机性。所以,我都是取高一点的, 2:你可以看看张其胜老师的NP文章,里面是另外一种选取的方式。 3:如果你用这个42q公式,里面涉及到一些不同泛函的调节的参数,我之前的文章已经计算出来了,你可以直接用。(文章档次有点low哈,)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 ... i/S0009261416302123 4:同时,你调节泛函的时候,后面会遇到高斯设置的问题,我这里先给你,你后面用得到。 https://comp.chem.umn.edu/info/DFT.htm#mpw1k 5:现在还有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调节w的方式。sob老师也写了一个这样的帖子。孙海涛老师也有这方面的文章,和综述,你可以看看一下。LC-wpbe LC-BLYP等等。 个人见解,不一定对哈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2 | eV +2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1 | |
| + 1 |
小范范1989 发表于 2016-9-27 09:33 如果算出来的OHF没有表中列出的泛函所对应的OHF百分比,该怎么选择呢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6 09:13 , Processed in 0.24088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