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您是怎么计算跃迁电偶极矩和跃迁磁偶极矩向量的夹角的呢?例如:对于跃迁电偶极向量(-1.225 -0.135 0.0375)和跃迁子偶极向量(0.0971 -0.032 0.1717)的夹角,计算得到的应该是116.05,而您的计算结果是64.95,感觉两者几乎成补角关系。64.95是您通过向量计算得到的吗,还是从gaussian输出文件E-M angle直接拿来用的呢?![]() |
〇66 发表于 2024-12-12 03:19 实验是测的晶体还是溶液? 如果是溶液,溶液里的结构本来就可能和晶体里不一样; 如果是晶体,那需要取团簇做计算,只取一个分子是不行的 |
wzkchem5 发表于 2024-11-25 12:07 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我这个是按照实验的单晶结构建的模,如果做构象搜索的话是不是就有可能和实际的晶体结构不一样了,反而误差更大呢。 |
〇66 发表于 2024-11-25 01:50 可以用molclus(http://bbs.keinsci.com/thread-577-1-1.html),或者ORCA的GOAT模块(https://www.faccts.de/docs/orca/ ... s/typical/GOAT.html) |
本帖最后由 〇66 于 2024-11-25 08:53 编辑 wzkchem5 发表于 2024-11-23 02:31 谢谢老师,glum可以认为是S1-S0贡献。确实没考虑到做构象搜索,论坛上搜了一下做构象搜索的方法感觉还蛮多的,老师有没有比较推荐的帖子之类的,我学习一下。 |
做构象搜索了吗? 确定实验的g是由单一的一个激发态贡献的吗?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2 21:22 , Processed in 0.32279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