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reva 发表于 2024-11-27 15:29 sob 老师,已更正。请您审阅 |
不要乱简写GFN2-xTB。而且这也根本不是力场,GFN-FF才是力场 不要上来就说什么“第四步”,谁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如果是我写过的帖子,主动把链接贴出来,认真看下文 在网上求助计算化学问题的时候必须把问题描述得详细、具体、准确、清楚 http://sobereva.com/620(http://bbs.keinsci.com/thread-25787-1-1.html) |
niuwenjin 发表于 2024-11-27 10:24 你输入进Gaussian的内容只有三维坐标, 在这个坐标下, 那两个原子不成键, 所以并不是"不合理成键"导致你静电势分布不合理. |
本帖最后由 niuwenjin 于 2024-11-27 10:25 编辑 乐平 发表于 2024-11-27 10:20 明白您的意思了,谢谢您 但是基于这个表面看起来不合理的结构进行Gaussian优化,发现F原子 游离了出来,静电势分析不在合理 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呀 |
Loading0760 发表于 2024-11-27 10:13 谢谢您的回复~ 确认在初始结构这两者是没有成键的。甚至在 gfn 0 力场优化后,成键还是合理的。到构象搜索第三步就不合理了,并影响了后续静电势分布。基于这个错误的结构,后续的负电势最小值位于游离的F原子处了,不在是位于氧原子处。 |
图形显示软件(VMD,或者 GaussView 等等)显示的都不是真实的 “化学键”,只不过是连接方式而已。不要把看到的连线当化学键,也不要没看到连线就认为没有化学键。 说得更极端一些,化学键本来就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化学键这种物质,只不过是化学家为了形象解释原子之间的关联定义出来的概念而已。本质上是原子间的距离。在某个距离范围内,某些原子的相互作用很强,好像被绑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化学键”。 图形显示软件(VMD,或者 GaussView 等等)也是类似地原理,如果某两个原子在某个范围内,就显示它们成键,否则就不显示连线,仅此而已。所以,只是显示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化学键。 所以,不要看连线,也不要在意那些短线。更应该关注原子间的距离。 |
这么远哪来的成键, 推测是由于初始结构这两个原子成键了, 所以VMD在后续轨迹中也保留了这个化学键,但是实际上这个化学键不存在,只是可视化问题. 参考资料: http://sobereva.com/534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14:32 , Processed in 0.26089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