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rzen 发表于 2017-2-15 11:01 不好意思啊,刚刚看错了,看成你问我加没加弥散了。。。我加了极化 ![]() |
tjugonghao 发表于 2017-2-15 10:57 见社长的博文:谈谈量子化学中基组的选择 http://sobereva.com/336 |
本帖最后由 tjugonghao 于 2017-2-15 11:01 编辑 winterzen 发表于 2017-2-15 10:54 好建议~目前都加了极化函数(d,p),忘记写了,不过没加弥散。 |
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7-2-15 10:46 谢谢!我用pbe试试 |
tjugonghao 发表于 2017-2-15 10:37 Gaussian中使用的基组没有加极化函数吗? DNP是个2-zeta大小的基组,你在Gaussian中用的是个3-zeta大小的,先都用2-zeta的计算看看差别有多大,另外别忘了加极化函数。 |
tjugonghao 发表于 2017-2-15 10:32 要弄清差异的话,或者你可以同样比较一下PBE看看?当然导致结果差异的因素还有可能有其他的,轨道截断、积分精度等不合理的设置都会引入一些误差。 但如果同样使用B3LYP,抛开精度的问题,DMol3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小卒前辈@yjcmwgk 以前好像有过相关的测试。 |
ggdh 发表于 2017-2-15 10:24 确实不一样,dmol里面dnp4.4,高斯用的是6311g++,就是感概差异很大。vmn3和5区别大吗?gaussian貌似用的是3 |
本帖最后由 tjugonghao 于 2017-2-15 10:43 编辑 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7-2-15 10:22 谢谢!还有就是有点诧异dmol3里面rpbe和b3lyp计算结果如此接近 |
基组不一样。 另外b3lyp 有vwn3 和vwn5两个版本。 不知道dmol3的是哪个版本。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2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2 | 基组不同不至于相对能量差这些 |
这种小分子用Gaussian就行,绝对没争议,DMol3的杂化泛函速度和精度都是很坑的。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1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1 | 我很赞同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15:34 , Processed in 0.226312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