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fdhsh 发表于 2025-3-12 11:37 那只是对两个点之间连线上绘制函数值的变化,没考虑对各个位置垂直的面上的值取平均,仔细看我博文里的公式 |
sobereva 发表于 2025-3-12 04:30 感谢sob老师!!老师我还有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您,就是为什么这里multiwfn的功能3不能用呢 |
Stardust0831 发表于 2025-3-11 23:28 谢谢老师,我试一下,这个是原文pdf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6555 |
参考下文 使用CP2K结合Multiwfn绘制密度差图、平面平均密度差曲线和电荷位移曲线 http://sobereva.com/638(http://bbs.keinsci.com/thread-28225-1-1.html) |
本帖最后由 Stardust0831 于 2025-3-11 23:52 编辑 用主功能5的子功能12 Total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ESP)导出ESP的格点数据。然后用主功能 13 Process grid data的子功能18 Plot (local) integral curve or plane-averaged in X/Y/Z direction绘制平面平均曲线。记得提前调整好分子朝向。 第一次修改: 思考了一下,当前办法似乎和主功能3不会有本质区别。图中的单位V A也很奇怪,建议直接把原文给出来吧。 第二次修改: 似乎可以这样,通过13 Process grid data的 11 Grid data calculation处理电荷密度格点数据(或者定义用户自定义函数),基于电子密度算出一个新的格点数据,让电子密度接近0.001 a.u.(也就是范德华表面)的区域的值比较大,电子密度为其他值的区域的值比较小或者为零,将这个新的格点数据与ESP的格点数据相乘。这样子相当于做了一个加权,只有靠近分子范德华表面的区域的ESP才会被统计。最后算平面平均即可。 这只是一个很不成熟的设想,如果有别的现成功能可以实现的话欢迎补充。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3 05:55 , Processed in 0.15517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