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的,非常感谢Sobereva 老师的补充,可能这也是讨论QMC方法比较少的原因。 但是根据这个讨论我想到之前和我导师讨论过的一个问题: 【是否可以通过FMO分片来增加QMC解决大体系的问题。例如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3:26, pages 14308-14314 这篇文章那样做的】 我英语日语都不好,可能没理解到位。 我记得主要是QMC的轨道分解会引起误差累积,而QMC的统计学误差是相互叠加而难以从增加样本来消除,而这样就失去了QMC的优势。 |
在QMC的精度范畴,DFT就没有可比性了。DNA碱基分子这种相互作用能高精度计算,当体系达到CCSD(T)算不动的情况,如今人们一般会倾向于基于局域相关的耦合簇,诸如LNO-CCSD(T),留给QMC的市场极小。PS:DMC和CCSD(T)算弱相互作用的精度和差异问题近期有很多讨论,哪个更准不一定:J. Chem. Theory Comput., 21, 2311–2324 (2025)、J. Chem. Phys. 162, 144107 (2025)、J. Chem. Phys. 162, 114112 (2025)。 对于分子体系,在我来看QMC比较有实用性的是很高精度计算静态相关很强的体系不很大(QMC也算不动)又不很小(无法用得动CCSDT甚至到Q)而且多参考方法也不好算(活性空间不好定义、或者超过了能考虑的活性空间上限)的情况。但其实这种情况的市场也很小。一个比较典型的QMC适合的应用场景是计算C20富勒烯、碗状C20和C20碳环之间的异构化能这种问题(J. Phys. Mater. 3 (2020) 025006)。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6 02:15 , Processed in 0.19991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