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cao 发表于 2025-5-22 15:15 改力场的建议还算合理。但是重跑不解决PBC问题,PBC是在后期用trjconv对轨迹进行修改的时候就可以消除的,不需要重跑 |
Seyilaxa 发表于 2025-5-21 00:29 感谢大佬回复,我打算再次和商家沟通过 让他们调整分子数,修改周期性边界条件,避免有跨越盒子的部分 ,重新跑一次。 我做的是生物分子聚合物,参考文献采用的分子力场opls-aa,商家建议用gaff2,说是兼容性好点,以便后续做其他分子模拟。 不知道是不是不应该听信商家的去改变力场 ![]() |
xuecao 发表于 2025-5-21 10:11 RMSD确实不是万能的,但是要说明模拟过程中构象没有太大变化,用肉眼看当然能看出来主体结构叠合的较好,但是这么主观的做法碰到严谨一点的读者恐怕不能被接受,总要找一个能定量的指标来衡量构象变化的程度,RMSD就是好的选择 至于后面PBC对RMSD的影响,我们说的消除PBC指的就是在后处理的时候把目标分子维持在盒子中间,让它不会跨越盒子,这样RMSD才不会有异常的突跃,而不是说在模拟的时候不用PBC |
sobereva 发表于 2025-5-21 11:01 好的 谢谢 |
xuecao 发表于 2025-5-21 10:18 发言里不要直接出现商家名,我已替换为*** |
Seyilaxa 发表于 2025-5-21 00:29 感谢大佬回复, 我的目的想确定构建的这个聚合物结构(实验室手段没有解析出来)是否可行,能否用来做后续相互作用研究, 我看着RMSD值 波动也挺大的,商家回复说:RMSD并不是决定体系稳定性的指标,核心要看构象,工程师这里叠合了80,90,100ns的构象,说主体结构是很稳定 ,我不确定他们是不是在忽悠我 ![]() |
同意楼上,RMSD在40 ns后周期性跳跃,怀疑PBC没消,感觉做的人像是外行呢。 而且要求高一点的话,100 ns是否太短了 |
如果只想说明主体很稳定,可以只计算主体部分的RMSD(前提是这样的计算有意义) 另外看起来PBC还没有消除,有一些跨越盒子的部分,RMSD上也有不正常的突跃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04:16 , Processed in 0.15948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