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kchem5 发表于 2025-5-29 14:32 受教了,感谢王老师的细心解答 |
ABetaCarw 发表于 2025-5-29 14:18 假设你要考虑的激发态(比如S1、T1)完全由一个轨道i到另一个轨道a的激发所贡献 那么S1能量为epsilon_a - epsilon_i + 2(ia|ia) + 2fxc_{iaia} - c_x (ii|aa),其中epsilon是轨道能,fxc是XC kernel T1能量为epsilon_a - epsilon_i - c_x (ii|aa) 两者之差为2(ia|ia) + 2fxc_{iaia}。容易发现,当使用semilocal的XC泛函(也就是泛函的DFT部分为LDA、GGA或meta-GGA)时,只有轨道i和轨道a有overlap时,这个差才不是0。所以从一个轨道跃迁到与它几乎没有overlap的轨道,得到的S态和T态的能量十分接近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5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5 | 谢谢 |
wzkchem5 发表于 2025-5-29 11:23 我查看了其他输出文件,确实是那种能量大小排序,而不是根据单重态三重态排序。5.0倒是有分开排,但也是先单重态再三重态。这这确实是我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那么,回到当前的体系,我当前的体系这种单三能级依次顺序出现是正常的吗?“如果体系存在长程CT,单重态CT态和三重态CT态能量接近”这个判断是基于哪些知识得到的,我想深入了解一下。期待王老师的再次指点 |
先输出三重态再输出单重态,是因为你算的所有三重态都低于最低的单重态激发态。 如果体系存在长程CT,单重态CT态和三重态CT态能量接近,自然就交替输出了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07:58 , Processed in 0.17249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