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 发表于 2025-6-17 17:42 仔细看了一遍之后理解了,感谢老师! |
Jsdwxdzy 发表于 2025-6-17 10:29 “Each surface consists of a set of neutrally charged stoichiometric or nonstoichiometric terminations (see Figures 3.A1- 3.A5 in the Appendix [section 3.7] for details).” 原文中的建模细节其实讲的很清楚。 |
Jsdwxdzy 发表于 2025-6-16 21:31 1、一般切表面后化学计量比理应与原胞相同。 2、判断晶体中哪些原子暴露的表面,通常的两种做法:一是根据实验结果(如XRD、TEM等),二是计算各晶面及其不同截止原子的表面能。 3、可以把文献和你切表面的方法都发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起来会更有意义。 |
WilliamH 发表于 2025-6-16 16:44 感谢老师回复! 我也感觉去掉不太对,不过我有一些疑问 1、切面之后我看了下,本身化学计量比和物质也不一样。(虽然如果由晶面反着构成体相确实化学计量比被改变了,这个我不太懂) 2、去掉Ba的计算结果,可以解释为Ba不暴露在表面吗?(如果Ba在表面可能会影响后续过渡态的计算) 3、因为这是某篇大论文一开始的结构,文献中也没有提到什么特别操作,但Ba是不存在的 再次感谢老师不吝赐教 ![]() |
这样操作改变了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相当于是人为制造了阳离子空位。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这种操作显然是不对的。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4:36 , Processed in 0.18309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