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una 发表于 2017-5-23 06:56 好的,谢谢。我在计算中都考虑了自旋 |
1.H2O2中O-O键应该是比较弱的,首先分解成2OH,然后其中一个OH夺取另一个OH的H,这个很容易 2.由于一个大的表面的存在,即便反应物有单电子,其影响也常会被大的表面“吃掉”,实在不放心,可以测试一下,如果的确不能忽略,就考虑自旋影响,只是算起来慢点而已。 |
逍遥游 发表于 2017-5-22 15:28 看自旋密度分布也许会有帮助,可以知道单电子分布的区域。也许还有更好的波函数分析方法。 |
lwj 发表于 2017-5-22 16:47 好的,谢谢 |
抱歉,我没用过Vasp,不懂,另外也没有看到相关的文献,你可以请教其他人。 |
lwj 发表于 2017-5-22 14:42 嗯,我近期也是发现了其实在反应过程中存在一个类似于吸附态OH的中间体。请问您一下,在VASP的结果中有哪个参数是可以直接描述自由基(OH) |
本帖最后由 lwj 于 2017-7-10 09:45 编辑 个人觉得H2O2应该先变成两个OH,然后进行后续反应生成H2O吧 |
逍遥游 发表于 2017-5-15 13:01 私下觉得这不是基元反应 |
我优化后生成的产物是Fe(IV)=O和H2O,判断生成Fe(IV)的依据是Fe-O键长为1.67埃,有一篇文献中报道这种物种是四价铁。 |
四价铁?![]() |
hakuna 发表于 2017-5-15 12:19 嗯,我是假设了H2O2直接一步转化为了H2O |
H2O2-->H2O是一步实现的吗?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6 16:39 , Processed in 0.21150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