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ffzz33 发表于 2023-4-14 20:01 弄清楚是真的散架还是只是分子被盒子截断了而显得散架 倘若是真正的散架,也不会只恰好出现在盒子边界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19 17:00 卢老师,想请教一下您回复的第一条,我在13 13 13 的盒子里跑含80个左右原子的有机小分子,PBC盒子里填充了300个小分子,在进行动力学计算之前先进行了平衡计算,发现PBC盒子的边界处的分子散架了,分成小片段,当时没发现这个问题,在平衡计算进行之后直接进行了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显示盒子内的分子结构正常,而边界处的分子散架,请问这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影响体系模拟正常的进行? |
很好的经验和tips,谢谢分享! |
kunkun 发表于 2015-3-7 02:26 先尝试模拟,如果Ca没自己跑掉,就不用限制势。 如果需要加限制势,把Ca和蛋白作为整个一个分子考虑。gmx里分子间没法加限制势。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3-6 14:08 谢谢sob老师,刚看了看我的一个模型,2个md重复的初步结果,我发现活性位点内的水对我的构象变化有是些帮助,看来是不能去掉的。 老师说的限制原子间的距离,我看了力场里水分子的的settle限制。想尝试模仿写一个。但是这些限制都是基于在一个分子内部(水分子,甲醇分子等),若ca等金属离子并没有与蛋白形成配位键的话,那该如何编写呢? |
限制势是指的原子间的距离限制 水的问题无所谓,反正加水后还会覆盖那些区域。就算保留了水,之后跑起来也和后加的水无法分辨了。除非某些水的位置和作用特别特殊,那么应该留着。 |
本帖最后由 kunkun 于 2015-3-6 14:08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15-3-5 18:44 谢谢sob老师~ 但是我直接pdb2gmx会提示力场参数中无ca和na的参数,对于这种附带金属离子的是否需要先把金属离子拆分出来,生成gro后再重新把坐标复制过去?(但发现坐标对应不上了) 老师所说的限制势是否指的是限制动力学中的定义xyz限制力的itp? 如果蛋白晶体内部含有水分子,那是去除好呢还是不去除好呢?我看有些文章是保留的,有些文章又clean了,众说纷纭啊。是不是保留结晶水时,我觉得md会更加稳定一些,重复性也会好点呢?(毕竟内部有水分子可能可以稳定酶的口袋结构)..虽然我一直是把水处理掉了 |
kunkun 发表于 2015-3-5 17:46 没有配位键的情况,就当金属是个普通离子处理就行了。如果其余部分没什么特殊性,该用什么参数还是什么参数。 如果发现模拟过程中离子跑了,可以再加上限制势。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3-3 16:01 谢谢sob老师,我先重复几次小体系的烷烃看看结果怎么样。 老师 我有一个小问题,我从pdb数据库下载下来的晶体是具有ca离子的活性中心结构的。对于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处理pdb文件呢?我看论坛上有些人说要用高斯算参数和电荷.. |
kunkun 发表于 2015-3-3 15:54 主要是非键作用参数,包括LJ参数和原子电荷。 原子电荷是自己或ATB产生的。LJ参数直接来自gromos力场文件。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3-3 04:23 老师说的是gromacs力场参数问题还是我的小分子力场参数有问题?(我是用的是gromos54a7)。小分子使用的是ATB生成的。没有用ambertools和高斯拟合resp... |
一开始让烷烃分布区域距离盒子边界有足够的距离,使之不和镜像碰上,就不会成为柱子。 模拟烷烃的过程本身没什么问题,和实验有偏差和往往是力场的问题。 那么放蛋白没问题,但更好的做法是先把蛋白放进去再去除与蛋白过近接触的分子,否则可能空隙大。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3-2 16:19 每次和老师交流完都觉得更有动力了! ![]() 老师我还有小疑问: 我用insert-molecules生成一个充满烷烃的box(5 5 5),然后进行升温模拟。但最后10ns后的密度都会比正常的高。进行空压后盒子本身也在发生变化。然后我以xx.gro在vmd中选出一个所需要的半径的球再按照老师生物膜的教程,把蛋白放进去。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呢?因为按照很多文章所说是在md过程中让烷烃自身集聚成球,我觉得这个摸索条件不好做,同时也太随机了,经常会模拟成烷烃柱子。(我现在有点顾虑是否是我这种方法所平衡的烷烃,其实不太真实的,因为密度都比实验值偏大,特别是C8烷,密度还要高出100g/ml) |
分子动力学模拟就是可重现性很差。如果模拟的过程是那种凭直觉100%能出现的还好,比如一个水簇一加电场会拉长、一个配体做SMD会被拉出去等等,怎么模拟都差不多;而对于那种自己凭直觉说不好会模拟出什么结果的情况,运气成分太大了。 动力学模拟其实放在论文中的那部分模拟本身耗时不多,但是来回模拟摸索参数所花的时间可能要比这多一个数量级以上。我当年最初做MD时模拟一个酶,其实就是跑10ns而已,但翻来覆去摸索、跑了一年有余才得到想要的现象。很多文章看起来模拟从技术角度没什么难度,但自己想效仿着做立刻跑出想要的漂亮结果,并不是简单事。 1 就先顺着比较理想的那个轨迹接着做吧。或许比如跑10次能有6次想要的,但没准儿运气差,跑几次都碰上结果不好的,若来来回回跑时间都耽误了。既然文献里也没反复重复模拟,你不去重复也有理由。 2 这个很难说。可重复性关键还是取决于体系特征。真想完全可重复那就得用串行计算,也不随机生成速度之类,但这样的话每次结果精确一致,也没重复跑的意义了。 100ps是太短了,除非真是跑不动(比如早年间的模拟),否则起码也得500ps。有些体系,比如混合膜,甚至得冲着100ns跑才能完全平衡。 3 这属于说法问题。往好的地方解释,可以说是增强采样、加速化学过程、突出重点什么的,但得能清楚证明烷烃肯定能进去。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3 07:48 , Processed in 0.18387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