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ngC 发表于 2022-7-25 17:16 随便找点相关研究文章就能找到,很常见的式子 |
sobereva 发表于 2017-9-18 11:24 Sob老师您好,请问关于旋轨耦合这三页ppt的内容,是参照了哪些文献或书籍呢? |
受益颇多 |
ggdh 发表于 2017-9-19 10:50 受教了,谢谢钟老师 |
本帖最后由 ggdh 于 2017-9-19 11:55 编辑 对于(n,pai*)这样的跃迁类型,HOMO是n轨道(图中的px),LUMO是pai*轨道(图中的py),因此(n,pai*)激发态,空穴在px,电子在py。相应的,(pai,pai*)激发态,空穴电子都在py。从(n,pai*)到(pai,pai*)态的转换时,一个电子从py转移到了px(或者说空穴从px转移到了py)。因此轨道角动量(轨道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你把单电子Hsoc算符按px py pz以及自旋展开写成6*6的矩阵形式(pxa,pxb,pya,pyb,pza,pzb),可以看到对角的三个2*2矩阵都是0。这应该就是'轨道角动量变化来满足自旋角动量改变'在公式中的表现 |
sobereva 发表于 2017-9-18 11:24 谢谢sob老师,我再理解一下 |
这里说了为什么考虑旋轨耦合后T、S之间跃迁偶极矩不再为零,因此可以发磷光![]() ![]() ![]() 你在1L说的那种理解方法我感觉莫名其妙。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5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5 | 材料文章中有不少看似牛逼的一楼理解 |
sobereva 发表于 2017-9-18 10:42 sob老师,我理解的有偏差,希望老师指正 |
我觉得这种理解比较awkward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12:23 , Processed in 0.380850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