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392|回复 Reply: 4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综合交流] 关于同一个分子在晶体和非晶中三重态性质的讨论

[复制链接 Copy URL]

85

帖子

0

威望

1444

eV
积分
1529

Level 5 (御坂)

跳转到指定楼层 Go to specific reply
楼主
各位老师好,最近做了一个分子在溶液、晶体和非晶状态中的三重态理论计算。晶体构型是已经发表,在CCDC库中下载,非晶构型是通过GMX软件动力学模拟获得的。理论计算的结果显示是,非晶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更大,ISC效率更高。但,组里讨论时,有位做钙钛矿量子点实验的师姐提出,以实验经验来说,常规的分子晶体中应该有更好的发光效果,为什么我会认为非晶效果最好。想请问各位老师,我确保理论数据处理的没有问题情况下,应该怎么回应这个问题。

449

帖子

0

威望

1561

eV
积分
2010

Level 5 (御坂)

2#
发表于 Post on 2024-12-22 15:48:4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937-7

还有几个疑问(假设计算结果无误,且既然提到了“分子间相互作用”,那么默认楼主在晶体和非晶中,采用dimer模型)
· 虽然计算结果表明非晶中的dimer,ISC效率更高,但楼主是否做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非晶中的量子产率?是否确实比晶体中强?
· 假设非晶中的dimer确实发光效率比晶体高,但晶体中的所有分子都可看做参与dimer的形成,而非晶中必然是monomer+dimer的混合,在dimer占比无法确认的情况下,即使非晶dimer真的发光效率更高,但其中参杂的三重态发光效率更低的monomer的贡献依然不可忽略,综合来看非晶vs晶体孰优孰劣依然不可能直接用计算结果来直接表征。
· 只有采用以下手段:即,在理论证明非晶dimer发光效率更高的前提下,还有实验手段能够使得固态非晶中dimer的占比很高,高到可以忽略发光效率更低的monomer的“拖后腿”,做出来的东西才可能有意义。

85

帖子

0

威望

1444

eV
积分
1529

Level 5 (御坂)

3#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1-3 11:27:5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cokie 发表于 2024-12-22 15:48
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937-7

还有几个疑问(假设计算结果无误, ...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25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32

帖子

0

威望

1065

eV
积分
1097

Level 4 (黑子)

4#
发表于 Post on 2025-1-3 19:21:1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分子吸收光子首先被激发到单重态激发态,非晶状态下分子振动可能导致单重态通过非辐射跃迁返回基态,从而降低单重态激发态向三重态ISC的速率。这个可以通过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比较单重态非辐射跃迁至基态和单重态激发态向三重态ISC的速率。
机器学习非绝热动力学PyRAI2MD开发者
https://github.com/mlcclab/PyRAI2MD-hiam
混合参考态自旋翻转含时密度泛函计算软件OpenQP开发者
https://github.com/Open-Quantum-Platform/openqp
人工智能原子模拟平台开发者
https://aitomistic.com
课题组网站 https://www.x-mol.com/groups/hiam_mlcclab

85

帖子

0

威望

1444

eV
积分
1529

Level 5 (御坂)

5#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1-16 15:34:3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lijingbai2009 发表于 2025-1-3 19:21
分子吸收光子首先被激发到单重态激发态,非晶状态下分子振动可能导致单重态通过非辐射跃迁返回基态,从而降 ...

您好,请问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有什么推荐的方式吗?目前我们使用的是MOMAP软件去计算ISC和Kr速率,但是模拟出来的Kr值转换为寿命后和实验还是有数量级上的差距,感觉不是很能用。

本版积分规则 Credits rule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8 05:26 , Processed in 0.20641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