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640|回复 Reply: 7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综合交流] 测试增强工作流的AI工具对计算化学问题的回答

[复制链接 Copy URL]

395

帖子

8

威望

3908

eV
积分
4463

Level 6 (一方通行)

石墨

本帖最后由 Graphite 于 2025-2-22 10:48 编辑

提问和回答来自2025年2月22日,每条回复时间约1-2分钟。
我的评价是:虽然广而不精,也存在疏漏错误之处,但是至少一般刚入行的研究生怕是很难写出来。
  1. 需求分析:PET表面铜沉积
复制代码
  1. 计算的内容和问题:
  2. 根据你提供的体系、内容和参考资料,以下是可行的计算体系、内容和方法:

  3. ### 1. PET表面铜沉积的吸附机制研究
  4. - **体系**:有机聚合物体系(PET)-金属沉积(铜)
  5. - **研究靶向**:铜在PET表面的吸附过程及机制
  6. - **方法**:密度泛函理论(DFT)
  7. - **参数**:相互作用能、吸附能
  8. - **过程**:铜原子或簇在PET表面的吸附
  9. - **性质**:界面稳定性
  10. - **说明问题**:通过计算铜与PET表面官能团(如羰基和酯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理解铜-PET界面的稳定性。
  11. - **现实意义**:有助于优化铜涂层的制备工艺,提高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性能。

  12. ### 2. 铜与PET之间的表面反应研究
  13. - **体系**:有机聚合物体系(PET)-金属沉积(铜)
  14. - **研究靶向**:铜与PET之间的表面反应
  15. - **方法**:反应分子动力学(RMD)模拟
  16. - **参数**:温度、压力、反应路径、产物
  17. - **过程**:不同温度和压力下铜与PET的表面反应
  18. - **性质**:反应路径和产物
  19. - **说明问题**:揭示铜是否能够催化PET的降解或交联反应。
  20. - **现实意义**:为铜涂层在PET上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

  21. ### 3. 铜-PET界面的机械和热性能研究
  22. - **体系**:有机聚合物体系(PET)-金属沉积(铜)
  23. - **研究靶向**:铜-PET界面的机械和热性能
  24. - **方法**:分子动力学(MD)模拟
  25. - **参数**:剪切强度、热导率
  26. - **过程**:铜-PET界面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和热传递
  27. - **性质**:界面剪切强度、热导率
  28. - **说明问题**:评估铜与PET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粘附性及其热传递性能。
  29. - **现实意义**:提高铜-PET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30. ### 4. 铜原子在PET表面的扩散行为研究
  31. - **体系**:有机聚合物体系(PET)-金属沉积(铜)
  32. - **研究靶向**:铜原子在PET表面的扩散行为
  33. - **方法**:蒙特卡洛(MC)模拟
  34. - **参数**:扩散系数、势能函数
  35. - **过程**:铜原子在PET表面的扩散
  36. - **性质**:扩散系数
  37. - **说明问题**:理解铜涂层的生长过程及其长期稳定性。
  38. - **现实意义**:优化铜涂层的制备工艺,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9. ### 5. 铜涂层PET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40. - **体系**:有机聚合物体系(PET)-金属沉积(铜)
  41. - **研究靶向**:铜涂层PET的生物相容性
  42. - **方法**:对接模拟
  43. - **参数**:结合模式、能量
  44. - **过程**:蛋白质或细胞与铜-PET表面的相互作用
  45. - **性质**:结合模式、能量
  46. - **说明问题**:预测铜涂层PET在医疗设备中的生物相容性。
  47. - **现实意义**:确保铜涂层PET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8. 这些计算体系和内容结合了多种方法,从微观到宏观全面分析PET表面铜沉积的过程及机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9. 计算的可参考内容:### 1. 计算化学
  50. - **吸附机制**
  51.   -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铜原子或簇在PET表面的吸附过程。通过计算铜与PET表面官能团(如羰基和酯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可以理解铜-PET界面的稳定性。例如,研究发现铜与PET中羰基氧原子的相互作用较强,吸附能的计算有助于了解界面的稳定性。

  52. - **表面反应**
  53.   - 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RMD)模拟来预测铜与PET之间可能发生的表面反应。通过模拟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原子的运动和反应,可以揭示反应路径和产物,从而理解铜是否能够催化PET的降解或交联反应。

  54. ### 2. 计算材料科学
  55. - **界面性质**
  56.   - 分子动力学(MD)模拟用于分析铜-PET界面的机械和热性能。例如,可以通过MD计算界面剪切强度,这对于理解铜与PET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粘附性非常重要。此外,还可以研究界面的热导率,评估铜-PET复合材料在设备中的热传递性能。

  57. - **扩散行为**
  58.   - 通过蒙特卡洛(MC)模拟结合适当的势能函数,预测铜原子在PET表面的扩散行为。这有助于理解铜涂层的生长过程及其长期稳定性。

  59. ### 3. 计算生物学(相关应用)
  60. - **生物相容性**
  61.   - 在一些需要铜涂层PET与生物系统接触的应用中(如医疗设备),可以使用计算生物学方法预测其生物相容性。例如,对接模拟可以研究蛋白质或细胞与铜-PET表面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结合模式和能量,预测表面是否会引发不良生物反应。

  62. ### 参考文献
  63. -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铜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的吸附**:可以在学术数据库如ACS Publications、RSC Advances等中找到相关论文,这些论文通常包含详细的理论计算和铜-PET相互作用的分析。
  64. - **铜涂层PET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材料科学期刊中找到相关文章,这些文章关注铜-PET界面的机械行为。

  65. ### 相关研究
  66. -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结构的构象选择性调控**:该研究通过硒掺杂调控金属有机框架的构象选择性,使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非接触原子力显微镜(nc-AFM)表征,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显示硒原子通过降低旋转势垒提高C3h构型的选择性,形成有序的二维金属有机纳米结构(2D MOF)。
  67. - **铜电镀涂层的亮度改进**:该研究采用酸蓝1(AB1)作为新型亮化剂,通过电化学方法和理论计算(包括DFT计算和MD模拟)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O3-基团与自由Cu2+形成离子键,抑制铜沉积,形成致密和平滑的铜涂层。优化后的电镀条件为AB1浓度150 mg/L,电流密度5 A/dm2,得到的铜涂层表面粗糙度低于100 nm,平均晶粒尺寸减少到11.1 nm,提高了耐腐蚀性。

  68. 这些方法和研究为理解PET表面铜沉积的过程及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计算化学工具和参考。
复制代码
  1. 需求分析:计算萘衍生物的HOMO-LUMO间隙,取代基为溴/氯未确定,是否需包含色散校正,DFT泛函选B3LYP还是M06-2X?
复制代码
  1. 计算的内容和问题:
  2. ### 可计算的体系和内容

  3. 1. **萘衍生物的HOMO-LUMO间隙研究**:
  4.    - **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或M06-2X泛函,结合6-31G(d,p)或6-311G(d,p)基组。
  5.    - **参数**:考虑是否包含色散校正(如D3或D4)以提高计算精度。
  6.    - **过程**:首先进行几何结构优化,然后计算HOMO和LUMO能量,并分析HOMO-LUMO间隙。
  7.    - **说明问题**:研究不同取代基(溴或氯)对HOMO-LUMO间隙的影响,评估分子的电子亲和力和电离能。
  8.    - **现实意义**:理解取代基对萘衍生物电子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设计具有特定反应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

  9. 2. **结合NBO分析**:
  10.    - **方法**:在DFT计算的基础上,使用自然边界轨道(NBO)分析方法。
  11.    - **体系/问题**:研究氧原子和氮原子的局部电子密度分布。
  12.    - **过程**:在优化后的几何结构基础上,通过NBO分析计算并可视化电子密度分布。
  13.    - **说明问题**:揭示不同取代基对局部电子密度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反应活性。
  14.    - **现实意义**:为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分子提供理论依据,特别是在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中。

  15. 3. **分子静电势图(MEP)分析**:
  16.    - **方法**:在DFT计算的基础上,生成分子静电势图。
  17.    - **体系/问题**:揭示分子中不同区域的电荷分布。
  18.    - **过程**:在优化后的几何结构基础上,计算并绘制分子静电势图。
  19.    - **说明问题**:分析取代基对分子整体电荷分布的影响,验证分子的反应活性和极性。
  20.    - **现实意义**:为理解分子的化学反应性和物理性质提供直观的视觉工具,有助于指导实验合成和应用。

  21. ### 实现步骤

  22. 1. **几何结构优化**:
  23.    - 使用DFT方法(B3LYP或M06-2X),结合合适的基组(如6-31G(d,p)或6-311G(d,p))进行几何结构优化。
  24.    - 优化过程中,可以考虑是否包含色散校正(如D3或D4)以提高精度。

  25. 2. **电子性质计算**:
  26.    - 在优化后的几何结构基础上,计算HOMO和LUMO的能量。
  27.    - 计算HOMO-LUMO间隙,分析不同取代基(溴或氯)对HOMO-LUMO间隙的影响。

  28. 3. **NBO分析**:
  29.    - 通过NBO分析,研究氧原子和氮原子的局部电子密度分布。
  30.    - 分析不同取代基对局部电子密度的影响。

  31. 4. **分子静电势图(MEP)**:
  32.    - 生成并绘制分子静电势图,揭示分子中不同区域的电荷分布。
  33.    - 分析取代基对分子整体电荷分布的影响。

  34. ### 相关示例

  35. - **肼衍生物体系**:采用DFT/B3LYP/6-31G(d,p)方法计算其几何结构和分子性质。结果显示,不同取代基显著影响分子的电子分布和反应活性。例如,H1、H2、H3和H4的HOMO-LUMO能隙分别为0.75 eV、0.72 eV、0.74 eV和0.81 eV,表明电子给体取代基降低了能隙,提高了反应活性。

  36. - **胆烷衍生物体系**: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SC-XRD)、DFT、HOMO-LUMO分析、分子静电势图(MEP)等方法。通过DFT计算得出HOMO-LUMO能隙为0.55-0.72 eV,表明分子间电荷转移能力。

  37. - **卤素取代效应**:在光环加成反应中,采用DFT/TDDFT(PCM/M06-2X/def-TZVP//B3LYP/6-31g(d))计算,发现激发波长显著影响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卤素取代基通过增强π-π和卤素-π相互作用,稳定光诱导自由基,从而促进自旋交换相互作用从反铁磁性转变为铁磁性。

  38. ### 总结

  39. 对于萘衍生物体系,可以采用B3LYP或M06-2X泛函进行DFT计算,优化几何结构并计算HOMO-LUMO间隙。不同取代基(溴或氯)对HOMO-LUMO间隙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电子密度分布和分子静电势图进一步分析。这些计算结果有助于理解分子的电子性质和反应活性,为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分子提供理论支持。

  40. 计算的可参考内容:### 计算方法和实现方式

  41. #### 密度泛函理论(DFT)及其泛函
  42. - **B3LYP**: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交换-相关泛函,结合了Hartree-Fock交换能、LDA交换能和相关能以及GGA相关能的校正项。适用于有机分子体系的几何结构优化和电子性质计算。
  43. - **M06-2X**:属于明尼苏达系列的密度泛函,是一种长程校正的杂化泛函,对热化学、动力学及非共价相互作用有良好的描述能力。特别适用于复杂化学体系。

  44. #### 计算内容
  45. - **HOMO-LUMO间隙**: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LU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反映了分子的电子亲和力和电离能,是评估分子反应活性的重要参数。

  46. #### 实现步骤
  47. 1. **几何结构优化**:
  48.    - 使用DFT方法(B3LYP或M06-2X),结合合适的基组(如6-31G(d,p)、6-311G(d,p)等)进行几何结构优化。
  49.    - 优化过程中,可以考虑是否包含色散校正(如D3、D4等)以提高精度。

  50. 2. **电子性质计算**:
  51.    - 在优化后的几何结构基础上,计算HOMO和LUMO的能量。
  52.    - 计算HOMO-LUMO间隙,分析不同取代基(溴或氯)对HOMO-LUMO间隙的影响。

  53. 3. **其他辅助分析**:
  54.    - **电子密度分布**:通过自然边界轨道(NBO)分析,研究氧原子和氮原子的局部电子密度。
  55.    - **分子静电势图(MEP)**:揭示分子中不同区域的电荷分布,进一步验证分子的反应活性和极性。

  56. ### 相关示例
  57. - **肼衍生物体系**:采用DFT/B3LYP/6-31G(d,p)方法计算其几何结构和分子性质。结果显示,不同取代基显著影响分子的电子分布和反应活性。例如,H1、H2、H3和H4的HOMO-LUMO能隙分别为0.75 eV、0.72 eV、0.74 eV和0.81 eV,表明电子给体取代基降低了能隙,提高了反应活性。

  58. - **胆烷衍生物体系**: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SC-XRD)、DFT、HOMO-LUMO分析、分子静电势图(MEP)等方法。通过DFT计算得出HOMO-LUMO能隙为0.55-0.72 eV,表明分子间电荷转移能力。

  59. - **卤素取代效应**:在光环加成反应中,采用DFT/TDDFT(PCM/M06-2X/def-TZVP//B3LYP/6-31g(d))计算,发现激发波长显著影响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卤素取代基通过增强π-π和卤素-π相互作用,稳定光诱导自由基,从而促进自旋交换相互作用从反铁磁性转变为铁磁性。

  60. ### 总结
  61. 对于萘衍生物体系,可以采用B3LYP或M06-2X泛函进行DFT计算,优化几何结构并计算HOMO-LUMO间隙。不同取代基(溴或氯)对HOMO-LUMO间隙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电子密度分布和分子静电势图进一步分析。这些计算结果有助于理解分子的电子性质和反应活性。
复制代码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4
eV +18 收起 理由
Reason
ch_pzq1102 + 3
lemon_electron + 5 GJ!
ChrisZheng + 5 谢谢
lonemen + 5 GJ!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全自动反应动力学(ReaxFF、AIMD、NEP等)后处理工具网页版:http://cc-portal.xyz/reax_tools

22

帖子

0

威望

286

eV
积分
308

Level 3 能力者

2#
发表于 Post on 2025-2-6 21:33:03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现在的大模型对计算化学的知识训练的不是很多,仍然需要额外资料补充,以后课题组内自建RAG或者购买云RAG服务估计是大势所趋了

395

帖子

8

威望

3908

eV
积分
4463

Level 6 (一方通行)

石墨

3#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2-6 22:30:3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BangbooCat 发表于 2025-2-6 21:33
现在的大模型对计算化学的知识训练的不是很多,仍然需要额外资料补充,以后课题组内自建RAG或者购买云RAG服 ...

也可以直接微调、再训练,不过那样对编程/计算机的要求又高了一层。RAG好处是只需要会python、会一点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相关就行,比较无痛开发。
RAG的挑战是这个小抄的递送量总是受限(不可能超过单个问题的限制),以及如何高效精准搜索的问题。不过,可以通过更好的存储和搜索机制解决。考虑到化学里面一堆”基本事实A,情况B下结果B1,情况C下结果C1”之类的经验之谈,外挂负责检索+模型负责提炼总结,也能做很多事了。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全自动反应动力学(ReaxFF、AIMD、NEP等)后处理工具网页版:http://cc-portal.xyz/reax_tools

22

帖子

0

威望

286

eV
积分
308

Level 3 能力者

4#
发表于 Post on 2025-2-6 23:25:4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Graphite 发表于 2025-2-6 22:30
也可以直接微调、再训练,不过那样对编程/计算机的要求又高了一层。RAG好处是只需要会python、会一点数据 ...

按照现在LLM技术的发展速度,RAG技术可能只是一个过渡解决方案,像最近的MiniMAX-text-01,他们的模型上下文长度已经到了400万tokes,足够扔进几百个PDF文章,或许一年后的今天,超长上下文+o1水平的本地大模型已经实现了,静候AI技术的发展红利即可

395

帖子

8

威望

3908

eV
积分
4463

Level 6 (一方通行)

石墨

5#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2-6 23:48:3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BangbooCat 发表于 2025-2-6 23:25
按照现在LLM技术的发展速度,RAG技术可能只是一个过渡解决方案,像最近的MiniMAX-text-01,他们的模型上 ...

这也确实,不过我有时在想,如果就坐等着规模化、专业的大模型从业人员(说白了,少数公司和机构)“神兵天降”解决我们”传统行业”的问题,那带来的影响、代价、变革怕也是我们无法抵抗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全自动反应动力学(ReaxFF、AIMD、NEP等)后处理工具网页版:http://cc-portal.xyz/reax_tools

21

帖子

0

威望

583

eV
积分
604

Level 4 (黑子)

6#
发表于 Post on 2025-3-10 20:25:40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请问这一工具,现在能试用?

395

帖子

8

威望

3908

eV
积分
4463

Level 6 (一方通行)

石墨

7#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3-10 21:24:1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ch_pzq1102 发表于 2025-3-10 20:25
请问这一工具,现在能试用?

这个版本已经淘汰了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全自动反应动力学(ReaxFF、AIMD、NEP等)后处理工具网页版:http://cc-portal.xyz/reax_tools

21

帖子

0

威望

583

eV
积分
604

Level 4 (黑子)

8#
发表于 Post on 2025-3-24 18:56:43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Graphite 发表于 2025-3-10 21:24
这个版本已经淘汰了

期待大佬的更新

本版积分规则 Credits rule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3 05:36 , Processed in 0.23506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