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666 于 2021-5-29 18:33 编辑
问题一:A(固定参考点)--------------------B(牵引对象) 初始距离为d0
请问老师,在使用SMD时加入的谐振力(以pull_coord1_k=1000为例),这个谐振力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呢是F=k(d-d0)2吗。 为什么我模拟时,B先接近A然后再被反弹远离A。 另外这个K该如何选择呢。我设置的一个所有参数都为0的原子作为参考点,+2价的离子作为牵引的点。
问题二:加入电场是在每个窗口之间加入电场,还是对整个体系加入电场,GROMACS是加入电场mdp文件该怎么写呢。不知道如下形式对不对,加入的电场的形式是如何的呢。 electric-field-x = 0 0 0 0 ; 振幅(V/nm), 频率ω(1/ps), 脉冲峰时间(ps), 脉冲宽度σ(ps) electric-field-y = 0 0 0 0 ; ω = 0 静电场 electric-field-z = 0 0 0 0 ; σ = 0 无脉冲, 余弦电场
问题三:伞形采样时分成的各个窗口如:| 1 | 2 | 3 | 在每个窗口加入上述的谐振力和加入电场将离子(我研究的是一个+2价的离子)限制在窗口内有什么区别吗,我看文献使用的为电场。
问题四:关于伞状采样计算原理的问题,在每个窗口模拟获得概率分布后, 方法一:利用公式直接可以得到A(ζ)orG(ζ),再利用WHAM计算可以得到PMF。 方法二:得到概率分布再计算平均力进而积分得到PMF 这两种方法有优劣之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