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896|回复 Reply: 2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新手求助] 求助吸附总体系的电荷与自旋多重度问题

[复制链接 Copy URL]

52

帖子

0

威望

229

eV
积分
281

Level 3 能力者

跳转到指定楼层 Go to specific reply
楼主
老师们好,我想问一下,假如有片段A:电荷 0 自旋多重度 1; 片段B:电荷 0 自旋多重度 1;两者吸附到一起形成AB体系。
①请问对AB总体系的电荷 自旋多重度该如何设置呢? 请问老师有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博文吗?

②我是先把A结构、B结构分别优化出来,再画到一起,然后对这个总体系设置 电荷 0  自旋多重度 1 ,请问这样子操作对不对呀。


1万

帖子

0

威望

8993

eV
积分
20743

Level 6 (一方通行)

2#
发表于 Post on 2023-5-1 00:30:23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wzkchem5 于 2023-4-30 17:37 编辑

(1)电荷的确定方法:电荷等于核电荷的总和减去电子数(这个总不需要给你博文链接了吧,你肯定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所以数一下分子总体系的核电荷总数和电子数,再减一下就知道了。但是实际上显然有一种更简单的办法,利用总体系的核电荷总数必然等于两个子体系的核电荷总数之和,总体系的电子数必然等于两个子体系的电子数之和,显然可以发现,并不需要知道分子总体系的核电荷总数和电子数,由两个子体系的电荷可以唯一确定总体系的电荷。这属于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你自己推一下就知道了
自旋多重度通过画复合物的最稳定共振式确定,没有普适公式。如果不会画共振式,建议自己搜怎么画共振式,以及Hund规则、配体场理论等知识。对于大部分分子,判断自旋多重度有捷径,但是如果不把普适的判断方法学透,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捷径对你的体系是否适用,也就是永远有可能判断错。所以建议还是把基础打扎实再判断

(2)仅当吸附足够弱,且不存在电子转移时正确。这也就是我说的存在捷径的情况,但是第一,吸附多弱算弱没有普适标准;第二,必须知道两个分子的氧化还原电势才知道有没有电子转移。
Zikuan Wang
山东大学光学高等研究中心 研究员
BDF(https://bdf-manual.readthedocs.io/zh_CN/latest/Introduction.html)、ORCA(https://orcaforum.kofo.mpg.de/index.php)开发团队成员
Google 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zh-CN&user=XW6C6eQAAAAJ&view_op=list_works&sortby=pubdate
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2-4540-8734
主页:http://www.qitcs.qd.sdu.edu.cn/info/1034/1702.htm
本团队长期招收研究生,有意者可私信联系

52

帖子

0

威望

229

eV
积分
281

Level 3 能力者

3#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3-5-1 08:16:1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wzkchem5 发表于 2023-5-1 00:30
(1)电荷的确定方法:电荷等于核电荷的总和减去电子数(这个总不需要给你博文链接了吧,你肯定知道为什么 ...

十分感谢老师  辛苦老师了

本版积分规则 Credits rule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2:23 , Processed in 0.15648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