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3446|回复 Reply: 12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科研杂谈] 水有颜色,会发光吗?(颠覆水无色无味液体的传统认知)

[复制链接 Copy URL]

45

帖子

0

威望

1056

eV
积分
1101

Level 4 (黑子)

本帖最后由 zhangkun232 于 2021-11-4 08:47 编辑

(如果大家感兴趣这个工作,可以寻求合作,尤其是关于两个氧原子p轨道空间叠合构筑界面瞬态的量子计算。贴出来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寻求量子计算的合作,非诚勿扰https://doi.org/10.1021/acsphyschemau.1c00020

水的结构是2005年Science杂志社在其庆祝创刊125周年之际提出的全球最前沿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而且普遍认为生命的起源与水分子密切相关。在传统的认知里,常温下自由的水分子是无色的液体,但是1930和1958年Nature杂志报道的两篇文章提出了吸附水或者界面水作为生色团发光的可能性(Water as an Activator of Luminescence, Nature, 1930, 125, 706;Fluorescence of Adsorbed Water, Nature, 1958, 182, 520),但是并没有提供任何的实验证据和机制讨论,反而引起了一个世纪的争论:水是有颜色的吗?会发光吗?颜色和发光产生的原因或者物理机制是什么?

另外, 最近曼彻斯特大学Geim教授领导课题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分子被限域在亚纳米空间时,其介电常数从80降到0,表明水分子变成了非极性分子 (Anomalously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of confined water, Science 2018, 360, 1339; Exploring Two-Dimensional Empty Space, Nano Lett. 2021, 21, 6356.)。只有一种可能解释水介电常数的反常降低,即两个水分子的两个O原子和两个H原子之间存在空间的轨道叠合,但是实验过程中并没有检测到O2或者H2分子产生,这暗示了在亚纳米限域空间内水分子的O核和H核之间存在多体核量子效应,为电子的超快转移提供了传递通道,但是传统的物理化学表征手段无法捕捉这些超快的动力学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张坤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利用溶剂诱导自组装和化学官能化后修饰的合成策略,模拟GFP蛋白的口袋结构,仿生构筑了软、硬两种纳米空腔结构,并且通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证明结构水分子限域在纳米空腔内可以发射不同颜色、寿命和量子产率的荧光。基于当前的实验结果,传统绿色荧光蛋白(GFP) 的分子发光机制讨论可能并不完全正确,作者认为是限域于酶纳米口袋内的结构水为GFP的真正发光中心,而不是传统认为的羟基苯咪唑啉酮有机生色团分子。GFP的工作非常重要,2008年下村修、钱永健和查尔斯马丁因为GFP发光机制以及生物应用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该研究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实验证据,水在限域的纳米界面或者纳米空间内以结构水的形式可以作为生色团发出明亮的荧光,其激发态的产生是由于两个氧原子p轨道在空间中的线性叠加引起的(P band intermediate state (PBIS) tailors photoluminescence emission at confined nanoscale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Chemistry 2019, 2, 132), 具有量子拓扑激发的特征(Caged structural water molecules emit tunable brighter colors by topological excitation. Nanoscale 2021, 13, 15058),质子转移的速率决定了荧光的发射效率。同时结构水空间p轨道的重叠也回答了限域纳米空间内水的介电常数显著降低的物理起源。考虑到结构水在限域纳米空间或者限域界面存在的普适性,这也揭示了其它低维量子点发光的原因,如贵金属团簇、碳量子点、钙钛矿量子点等。

本研究的相关成果已发表于ACS Physical Chemistry Au,于10月14号在线发表.

本项目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基金项目的支持。

ACS Phys. Chem. Au 2021, XXXX, XXX, XXX-XXX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14, 2021

https://doi.org/10.1021/acsphyschemau.1c00020



Title:  水有颜色,会发光吗?(限域于纳米空腔内的结构水分子可以作为明亮的发色团)



Structural Water Molecules Confined in Soft and Hard Nanocavities as Bright Color Emitters
摘要:

限域在纳米空腔内的分子通常表现出异乎寻常地物理化学行为,如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生色团羟基苯咪唑啉酮只有限域于纳米尺寸的β-圆柱结构才能发出明亮、可调的颜色。但是,GFP的光致发光物理机制仍不清楚。使用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发射(AIE)的有机分子(AIEgens)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DMSNs),分别通过溶剂诱导自组装和化学接枝官能化的合成策略, 完全模拟GFP的结构,制备了软、硬两类纳米空腔结构。大量的实验证据证明,AIE效应和GFP荧光发射的来源并非来自于有机生色团,而是限域于纳米空腔内的结构水 (OH-∙H2O, SWs),由于外层水的吸附发光中心可以表示为{X+∙(OH-∙H2O)∙(H2O)n-1},其中X为结构水的锚定位点,可以是水合质子 (H3O+) 或质子化氨基 (NH3+) 功能团等。光致发光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作为发光中心的结构水(OH-∙H2O)的稳定性,即结构水中两个氧原子p轨道的空间耦合程度,因此所得荧光发射具有π轨道跃迁辐射的特征。结构水作用的本质不同于传统的氢键水,但是质子的转移和传递显著影响结构水的稳定性(即发光效率)。另外,借助于飞秒超快瞬态吸收光谱(fs-TSA)对激发态电子转移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证明结构水形成的中间态具有拓扑激发的特征。当前的工作对理解聚集诱导(AIE) 和GFP发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独特视野。




Abstract


Molecules confined in the nanocavity and nanointerface exhibit rich, u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g., the chromophore in the β-barrel ca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exhibits tunable bright colors. However, the physical origin of their photoluminescence (PL) emission remains elusive. To mimic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the GFP protein scaffold at the molecule level, two groups of nanocavities were created by molecule self-assembly using organic chromophores and by organic functionalization of mesoporous silica, respectively. We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structural water molecules confined in these nanocavities are color emitters with a universal formula of {X+·(OH–·H2O)·(H2O)n−1}, in which X is hydrated protons (H3O+) or protonated amino (NH3+) groups as an anchoring point, an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PL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main emitter centers of the structural hydrated hydroxide complex (OH–·H2O), which is a key intermediate to mediate electron transfer dominated by proton transfer at confined nanospace. Further controlled experiments and combined characterizations by time-resolved steady-state and ultrafast transient optical spectroscopy unveil an unusual multichannel radiative and/or nonradiative mechanism dominated by quantum transient states with a distinctive character of topological excitation. The finding of this work underscores the pivotal role of structurally bound H2O in regulating the PL efficiency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s and GFP.


202111040839151488..png (665.04 KB,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23)

202111040839151488..png

45

帖子

0

威望

1056

eV
积分
1101

Level 4 (黑子)

13#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12 12:22:1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谢谢您!

1632

帖子

4

威望

4088

eV
积分
5800

Level 6 (一方通行)

喵星人

12#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12 12:13:18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zhangkun232 发表于 2021-11-10 17:25
哈哈,顺便再问一个问题“四倍频”的物理意义(本质)是什么?能简单科普一下嘛?为什么是V1+3V3或 ...

就是从振动基态跃迁到高的振动激发态的吸收

45

帖子

0

威望

1056

eV
积分
1101

Level 4 (黑子)

11#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10 17:25:2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11-10 02:06
很简单,用空气作为参比,用稍好一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你能测到纯水在大改720多nm的地方有个吸收峰 ...

哈哈,顺便再问一个问题“四倍频”的物理意义(本质)是什么?能简单科普一下嘛?为什么是V1+3V3或者其他,谢谢! 

45

帖子

0

威望

1056

eV
积分
1101

Level 4 (黑子)

10#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10 17:23:10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granvia 发表于 2021-11-10 13:43
这实际也是冰川冰为什么是蓝色的原因

谢谢关注!

45

帖子

0

威望

1056

eV
积分
1101

Level 4 (黑子)

9#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10 16:39:5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11-10 02:06
很简单,用空气作为参比,用稍好一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你能测到纯水在大改720多nm的地方有个吸收峰 ...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story(J. Chem. Educ. 1993, 70,  612), 谢谢推荐,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对水的颜色产生的来源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的工作反而关注的是短波长的吸收,而非近红外(水的4倍频吸收),所以跟理论的计算还是有差别,而且电子能级远远超过了分子振动的能量阈值。其实文章里我们也强调了水发光中心周围环境以及质子转移对发光强度和颜色的影响!再次感谢您的回复,真的是开心!

1043

帖子

0

威望

4106

eV
积分
5149

Level 6 (一方通行)

8#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10 13:43: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11-10 02:06
很简单,用空气作为参比,用稍好一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你能测到纯水在大改720多nm的地方有个吸收峰 ...

这实际也是冰川冰为什么是蓝色的原因

1632

帖子

4

威望

4088

eV
积分
5800

Level 6 (一方通行)

喵星人

7#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10 02:06:5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喵星大佬 于 2021-11-10 04:06 编辑
zhangkun232 发表于 2021-11-9 20:58
红外基频知道什么,但是水的四倍频是什么东东,大神科普一下!感谢

很简单,用空气作为参比,用稍好一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你能测到纯水在大改720多nm的地方有个吸收峰,而且吸光度不小,折下来只要几十cm的厚度足够肉眼可见。这个颜色对应红光,你看到的就是补色蓝光。但同样的你去测氘水,没有这个吸收,所以这个其实是个振动的吸收,算下来大概是O-H伸缩振动的4倍频稍微偏移一些。实际上这个问题几乎应该是常识了,水本来就是蓝色的,海水的颜色也是来自于此,在J. Chem. Educ. 1993, 70,  612里面就已经讨论过了
至于发光的话,就像上面说的,冰显然是没有荧光的,所以即使限域水和荧光有关,也必然依靠和空腔壁的相互作用,水(冰)自己作为空腔壁是不行的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3 收起 理由
Reason
hebrewsnabla + 3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45

帖子

0

威望

1056

eV
积分
1101

Level 4 (黑子)

6#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9 20:58:1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喵星大佬 发表于 2021-11-9 17:22
本身水也不是完全无色的啊,纯净的水会吸收大概700多nm的光显一点点蓝色,这个是O-H振动的4倍频

红外基频知道什么,但是水的四倍频是什么东东,大神科普一下!感谢

1632

帖子

4

威望

4088

eV
积分
5800

Level 6 (一方通行)

喵星人

5#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9 17:22:47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身水也不是完全无色的啊,纯净的水会吸收大概700多nm的光显一点点蓝色,这个是O-H振动的4倍频

45

帖子

0

威望

1056

eV
积分
1101

Level 4 (黑子)

4#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9 11:14:13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首先致以诚挚的歉意,这么晚才来回复!也感谢您深入的细致评论,您讲的都是完全正确的,这也是文章里其实都有所关联,学习!
您可以告诉我您的联系方式吗?可以开展一些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工作。

1万

帖子

0

威望

7393

eV
积分
18146

Level 6 (一方通行)

3#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4 20:59:0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关于介电常数的问题,昨天恰好听了一个报告,提到说限域水的介电常数降低的现象,只需要经典的分子力场(比如TIP3P)就能解释,也就是把O原子、H原子当作经典粒子就能解释,并不需要考虑量子效应,也不需要考虑分子轨道。您可以参见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 ... sRevLett.126.136803
关于您的工作,我有一点小疑问,O的孤对轨道是双占的,因此即便两个水分子的孤对电子重叠,得到的pi*轨道也是满占的,按理说不应该出现pi->pi*跃迁,而只应该有pi*->sigma*跃迁。这和有机分子里的pi键不同,因为有机分子里面C是用单占p轨道形成pi键的,所以pi*轨道是空的。如果您说的O的p轨道重叠,不仅包括孤对电子p轨道,也包括与H成键的sp3杂化轨道的话,那么倒是可以生成空的pi*轨道,但此时就不仅是O的p轨道互相重叠了,H的s轨道也必然有贡献。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下,在一块冰里挖掉相当于GFP空腔的大小和形状的水分子,则剩余的水分子也构成一个空腔,但是往这个空腔里放水分子(也就是变回原来完整的冰),却无法重复出您的限域发光现象,因为众所周知冰没有可见区荧光。也就是说这个空腔本身如果也是用水分子做的,结果是不行的。那么您所设计的软、硬纳米空腔结构为什么都可以观察到限域导致的发光现象?这是否意味着,决定发光行为的不仅是空腔的大小和形状,还有空腔壁的化学组成?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2 收起 理由
Reason
maple367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BDF(https://bdf-manual.readthedocs.io/zh_CN/latest/Introduction.html)、ORCA(https://orcaforum.kofo.mpg.de/index.php)开发团队成员

45

帖子

0

威望

1056

eV
积分
1101

Level 4 (黑子)

2#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1-11-4 10:50:4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也是为这篇文章打个广告!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3:48 , Processed in 0.35523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