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 Phys. Chem. A, 124, 1850 (2020)中IGM原作者在IGM框架下提出了IBSI(intrinsic bond strength index),可以翻译为内禀键强指数,介绍见3.11.9节。在JPCA文章中体现出对于共价键,IBSI与键的强度(原文通过力常数衡量)有一定正相关性,另外弱相互作用、过渡金属配位键、离子键和普通共价键的IBSI值相差很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作用类型。其实这个特征与前述的拉普拉斯键级比较相似。通过Multiwfn计算IBSI的例子见手册4.9.6节。
• EDR与D(r)函数
EDR全称Electron delocalization range function,最早在J. Chem. Phys., 141, 144104 (2014)提出,形式为EDR(r;d),其中r是三维坐标矢量,d是个标量。此函数相当于r附近d半径内对费米穴的积分值,以此衡量r处电子在d半径内的离域程度。它相对于ELF的特点是这个半径可以自行调节,而ELF的这个值是固定的,关于ELF的这点参考笔者的《电子定域化函数的含义与函数形式》(http://www.whxb.pku.edu.cn/EN/10.3866/PKU.WHXB20112786)一文。一般来说,D(r)并不比EDR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但有时候通过恰当定义d值图像效果更好点,参看Multiwfn手册4.5.6节的例子。
在J. Chem. Theory Comput., 12, 3185 (2016)中,EDR的作者在EDR的基础上还定义了Orbital overlap distance function D(r)函数,可表示为argmaxd_EDR(r;d),即对每个位置r,通过自动调节d得到最大的EDR值。体系中电子越软(越硬)的区域对应于越大(越小)的D(r),将这个函数投影到范德华表面上,可以与各个位置的化学反应活性相联系,使用例子见手册4.5.7节,一个应用文章见Angew. Chem. Int. Ed., 56, 6878 (2017)。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