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利用RS 优化泛函进行S1,△Est的计算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yezhonghua    时间: 2016-12-21 21:06
标题: 利用RS 优化泛函进行S1,△Est的计算问题
本帖最后由 yezhonghua 于 2016-12-21 21:20 编辑

   《Reliable Prediction with Tuned Range-Separated Functionals of the Singlet-Triplet Gap in Organic Emitters for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  》JCTC的文章提到了利用 optimal RS泛函进行vertical S1,vertiacl △Est、adiabatic △Est的计算问题。通过其LC-wPBE的w值进行优化后得到新的w值,然后进行计算。发现对于许多体系的结构,这个方法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都非常棒。 请教一下老师,LC-wPBE中的w值如何进行optimize?
     原先采用optimal HF方法(Adachi)进行HF成份优化计算vertical S1,vertiacl △Est、adiabatic △Est,由于涉及到 optimal 优化需要大量工作;同时文章中还要定义D-A片段(事实上对于D-A的定义文章也没有完全讲清楚);所以现在想试试上面方法。但是B3LYP/M06-2X等方法对于vertiacl △Est、adiabatic △Est的预测也不错。
    对于S1和T1的geometry relaxation,采用了TDA-DFT/CAM-B3LYP  PCM进行计算(这里采用TDA-DFT说是比TD-DFT要好,cost要少?同时对于CT跃迁的结构CAM-B3LYP描述的较好,B3LYP也可以的吧?)  我的想法是通过上述方法计算vertical S1,然后再进行S1的opt(PCM.TOL)这样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PLpeak峰的位置。相对的计算量也不会很大。
    还请大师们指教一下。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6-12-22 04:02

优化长程校正泛函w参数的简便工具optDFTw
http://sobereva.com/346

最优化“调控”区间分离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进展
doi: 10.3866/PKU.WHXB201605301

当前问题在论坛里前一阵子也有很多讨论http://bbs.keinsci.com/thread-4521-1-1.html

TDA算激发能的精度和TD基本没差别,耗时更低,只是振子强度、转子强度算得很烂,这里提过
乱谈激发态的计算方法
http://sobereva.com/265
作者
Author:
yezhonghua    时间: 2016-12-22 14:17
sobereva 发表于 2016-12-22 04:02

优化长程校正泛函w参数的简便工具optDFTw
http://sobereva.com/346

谢谢sober老师。
作者
Author:
yezhonghua    时间: 2017-1-4 16:26
sobereva 发表于 2016-12-22 04:02

优化长程校正泛函w参数的简便工具optDFTw
http://sobereva.com/346

sober 老师最近关于RS调控w的方向确实比较热门。RS 优化调控方法计算的Eg(HOMO/LUMO带隙差)和实验uv吸收的带隙差误差也很小。B3LYP/6-31g*虽然是于有机分子常用的方法,但是特别是对于homo能级和S1的计算还是存在较大的误差的。特别想请教一下老师这类RS优化调控方法计算homo能级的变化规律和实验测试值的变化规律是否能够很好的符合。因为B3LYP/6-31g*计算的homo变化规律和实验值变化规律存在很大的误差。
谢谢老师!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7-1-4 17:16
yezhonghua 发表于 2017-1-4 16:26
sober 老师最近关于RS调控w的方向确实比较热门。RS 优化调控方法计算的Eg(HOMO/LUMO带隙差)和实验uv吸 ...

“homo能级的误差”本来就没法定义,因为本身就没有所谓的精确值,实验也没法直接测,之前论坛里已讨论多次
这个级别计算价层激发不至于误差很大(大共轭体系、CT激发、里德堡激发除外)。
只能说w调控的泛函对于实验上能测或间接测定的问题,诸如垂直激发能、单三重态能量差等,结果不错。嫌6-31G*小可提升至6-311G*,但对于有机体系价层激发一般改进不大。
作者
Author:
yezhonghua    时间: 2017-1-4 18:02
sobereva 发表于 2017-1-4 17:16
“homo能级的误差”本来就没法定义,因为本身就没有所谓的精确值,实验也没法直接测,之前论坛里已讨论多 ...

谢谢sober老师。我的意思并不是要获得计算值和理论值的精确相对误差。我是想通过homo能级理论计算得到规律和实验测试的规律进行比较。比如相同的核心结构下(分子A,B,C)的homo理论计算值A<B<C,那么实验测试值是否也能很好的符合A<B<C。
我的理解是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分子结构非常细微的改变下(比如加了个甲基、苯基等核心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实验测试的值的变化规律和理论计算变化规律才有很好的一一致性。
谢谢老师。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7-1-4 18:13
yezhonghua 发表于 2017-1-4 18:02
谢谢sober老师。我的意思并不是要获得计算值和理论值的精确相对误差。我是想通过homo能级理论计算得到规 ...


实验根本就没法测HOMO能量,怎么理论与实验比,即便是趋势?除非你说通过实验测定IP(或氧化势),预期算出来的HOMO和实验的IP之间有相关性,这样才能通过计算的HOMO和实验的IP来比。
作者
Author:
yezhonghua    时间: 2017-1-5 12:55
本帖最后由 yezhonghua 于 2017-1-5 12:57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17-1-4 18:13
实验根本就没法测HOMO能量,怎么理论与实验比,即便是趋势?除非你说通过实验测定IP(或氧化势),预期 ...

老师说的很对,基于分子轨道的HOMO和实验测试的IP不是同一个概念。
实验通过IPS测试设备测试材料的IP(习惯上将它和HOMO联系在一起);通过理论计算HOMO的变化规律来推测实验测试的IP的变化规律。有些体系对于B3LYP/6-31G*计算规律和实测规律比较符合的;有些体系完全不符合。是否可以采用更高精度的泛函(比如M062X、CCSD、G2)+基组(def2TZVP)等进行计算,可能成本太大,结果也许会吻合实验IP测试的规律?
谢谢sober老师。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7-1-5 19:51
yezhonghua 发表于 2017-1-5 12:55
老师说的很对,基于分子轨道的HOMO和实验测试的IP不是同一个概念。
实验通过IPS测试设备测试材料的IP( ...

M062X/def2-TZVP足够用了

CCSD这样后HF方法,以及利用到后HF的热力学组合方法都没法用来得到分子轨道能量,因为已经脱离了单电子近似,此时已经没有轨道概念了
作者
Author:
yezhonghua    时间: 2017-1-5 20:27
sobereva 发表于 2017-1-5 19:51
M062X/def2-TZVP足够用了

CCSD这样后HF方法,以及利用到后HF的热力学组合方法都没法用来得到分子轨道 ...

多谢sober老师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