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关于三重态Dexter能量转移中‘能级匹配’这一说法与计算的疑问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Archimides_mi    时间: 2025-5-8 12:19
标题: 关于三重态Dexter能量转移中‘能级匹配’这一说法与计算的疑问
本帖最后由 Archimides_mi 于 2025-5-9 15:16 编辑

       我的体系是三重态光敏剂向Ni配合物进行能量转移,该体系通常是通过三重态Dexter能量转移机理进行,其要点是能量给体和受体间三重态能级匹配。但是我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文献中对Dexter能量转移的‘能级匹配’这一说法比较含糊不清,
例如图1(图片来自于Dexter Energy Transfer - Chemistry LibreTexts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2)
和图2(图片来自于Energy transfer photocatalysis: exciting modes of reactivity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RSC Publishing)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2)
这里这两种示意图给出的是HUMO、LUMO轨道能级。
而如图3(图片来自于Energy transfer photocatalysis: exciting modes of reactivity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RSC Publishing)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2)
这里给出的示意图中使用的是第一三重激发态的能量进行匹配。文献Management of triplet excitons transition: fine regulation of Förster and dexter energy transfer simultaneously |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中同时给出了类似于这两种图的示意图。按照Sob老师在帖子正确地认识分子的能隙(gap)、HOMO和LUMO - 思想家公社的门口:量子化学·分子模拟·二次元中的讲解,图1和图2中给出的HOMO、LUMO能级应该是基态优化结构下的HUMO、LUMO能级值,还是应该是第一三重激发态优化结构下的HUMO、LUMO能级值,抑或者是其他能量?这两种不同的示意图哪种表示方法更符合Dexter能量转移的定义?

       此外,我现在的研究思路是通过调整三重态光敏剂的结构,去对Ni配合物进行匹配,从而进行对光催化能力的提升,现在有几个计算思路,不知道哪种思路更科学有效,请各位老师指教:
       1. 使用Gaussian16结合自旋多重度和电荷0 1计算光敏剂分子的基态HOMO、LUMO能级,与Ni配合物的基态HUMO、LUMO能级匹配
       2. 使用Gaussian16结合自旋多重度和电荷0 3计算光敏剂分子的第一三重激发态HOMO、LUMO能级,与Ni配合物的第一三重激发态HUMO、LUMO能级匹配
       3. 使用Gaussian16结合TD-DFT和自旋多重度和电荷0 1计算光敏剂的三重激发态的激发能,并与Ni配合物的三重态激发能进行匹配
       4. 使用Gaussian16结合自旋多重度和电荷0 1计算光敏剂分子的基态能量,在使用自旋多重度和电荷0 3计算光敏剂分子的第一三重激发态能量,作差得到三重态激发能,并与Ni配合物在相同计算方法下的三重态激发能进行匹配
       我刚开始接触计算,可能有很多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麻烦各位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各位老师!

(下方显示的这个图1、图2、图3的顺序好像有点问题,我重新编辑了好几次都没找到合适的方法调整回去,给各位老师带来麻烦了)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5-5-9 02:02
看置顶的社员必读贴
上传的图片要点击缩略图以插入到帖子的合适位置,否则会无序显示
作者
Author:
wzkchem5    时间: 2025-5-9 10:02
用第一三重态的激发能是最合理的,看一下费米黄金规则的公式就知道为什么了。用HOMO、LUMO的好处仅仅在于画图比较直观,比较易于展现出调控T1能级的思路。
需要计算能量给体在T1结构下的T1激发能,和能量受体在S0结构下的T1激发能。因为能量转移发生时,能量给体主要在T1平衡位置附近,能量受体主要在S0平衡位置附近。
作者
Author:
Archimides_mi    时间: 2025-5-9 15:13
wzkchem5 发表于 2025-5-9 10:02
用第一三重态的激发能是最合理的,看一下费米黄金规则的公式就知道为什么了。用HOMO、LUMO的好处仅仅在于画 ...

收到,谢谢老师的回复!
作者
Author:
Archimides_mi    时间: 2025-5-9 15:17
sobereva 发表于 2025-5-9 02:02
看置顶的社员必读贴
上传的图片要点击缩略图以插入到帖子的合适位置,否则会无序显示

收到,谢谢sob老师,我已经更改了图片的位置,现在应该更方便阅读了
作者
Author:
Archimides_mi    时间: 2025-5-13 10:39
wzkchem5 发表于 2025-5-9 10:02
用第一三重态的激发能是最合理的,看一下费米黄金规则的公式就知道为什么了。用HOMO、LUMO的好处仅仅在于画 ...

老师好,抱歉再次打扰。我还有一个问题有点不明白,您在帖子http://bbs.keinsci.com/thread-23282-1-1.html中提到,算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时应该使用T1的绝热激发能而不是垂直激发能,且李老师在帖子http://bbs.keinsci.com/thread-16232-1-1.html中提到S0至T1的垂直激发能来讨论诸如能量转移过程的难易是错误的。但是按照您目前给我的回复,我的理解是需要计算供体T1结构下到S0的垂直发射和受体S0结构下到T1的垂直吸收之间的大小关系。我的想法是,电子转移的速率应该快于构象变化的速率,所以应该在这里使用垂直激发能比绝热激发能更好,请问老师有什么见解呢?如果可以的话,老师是否可以发给我几篇能证明这些不同观点的文献,谢谢老师。
作者
Author:
wzkchem5    时间: 2025-5-13 11:43
Archimides_mi 发表于 2025-5-13 10:39
老师好,抱歉再次打扰。我还有一个问题有点不明白,您在帖子http://bbs.keinsci.com/thread-23282-1-1.ht ...

首先,需要区分“结构从Franck-Condon点弛豫到激发态平衡结构”,以及“结构从一个构象的平衡结构到另一个构象的平衡结构”这两种过程。前者一般只需要几十fs,后者可能需要几百fs到几秒都有可能。电子转移速率快于前者是几乎不可能的,快于后者是有可能的(但不是一定的)。
可以分别查阅讨论电子转移速率的综述,以及讨论振动弛豫速率的综述,然后自行比较两者的时间尺度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bbs.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