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块不熟,但是觉得用DFT算非线性光学原理上就有点奇怪。即使是TDDFT本身就是线性响应框架内的,为什么可以计算非线性光学响应呢? |
sobereva 发表于 2015-9-1 19:33 建议老师把超极化率这一块儿的知识单独写一个帖子,详详细细地讨论一下,或者在明年初的书里好好地写上一笔 |
yjcmwgk 发表于 2015-9-3 10:14 个人认为没啥好办法=。= |
superrice 发表于 2015-9-2 22:36 我在第三条说的就是这个damping factor呀。 真是没有好办法么 ![]() |
yjcmwgk 发表于 2015-9-2 08:40 一般都加个damping factor吧,这个值一般都是实验拟合的吧,我貌似没看到过文献计算这个值的。有时候不用太纠结我觉得,有的体系确实不好算。我们旁边有个组,做的超高精度方法的开发,看他们发的JCP的文章就像天书一样,但实用性几乎为0,根本不能应用实际体系,感觉现在计算机硬件还差得远。 |
superrice 发表于 2015-9-1 22:28 原子核当然不允许移动位置,电子云当然必须移动位置啊 |
一般来说不都假设在激光作用下,分子来不及弛豫吗。。 |
daug-cc-pV5Z虽然算实际分子没什么实用性,但作为极小体系测试时的金标准不错。(说来Phys. Chem. Chem. Phys., 2001, 3, 4661-4666这篇用FF算稀有气体gamma,甚至用到骇人的t-aug-cc-pV6Z) 从静态的结果来看,def2+D算alpha和beta都很好,但gamma和金标准比差得太多,毕竟那也只是专门给计算极化率优化的,用到gamma勉为其难,还是sadlej+更可靠。 d-aug-cc-pVDZ其实也已经挺好了,计算量还没sadlaj+大,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无论是alpha还是gamma,都已经达到了aug-cc-pV5Z的水准,和金标准daug-cc-pV5Z差异也不是太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角动量极化函数用并不很大,而弥散函数的影响更为主要。另外可见d-aug-cc-pVDZ和sadlaj+结果相差很小,由于基组尺寸还成,所以体系大点的话,都可以考虑用d-aug-cc-pVDZ或sadlej+。但毕竟这只是一个体系的测试,还不足以完全说明问题,以后可以测试更多的。(之后测试可以顺便记录下实际计算耗时,因为不同角动量的GTF的积分计算时间相差不少,GTF数和实际耗时不那么好挂钩)。 这个测试很有意义,不妨之后扩展一下发个文章。 pople是根本没法用,别说极化率、超极化率了,即便加上弥散函数后连偶极矩都算不太准。这里顺便把之前做过的水的气相偶极矩测试数据列在这(实验值是1.8546 Debye),算是对alpha/beta/gamma这一系列不同阶数的响应性质的补充: B3LYP/aug-cc-pVTZ:1.8471 MP2/aug-cc-pVTZ:1.8591 B3LYP/cc-pVTZ:1.9191 HF/aug-cc-pVTZ:1.94 B3LYP/sadlej-pVTZ:1.8618 B3LYP/def2-TZVPD:1.8508 B3LYP/6-311++G**:2.1591 (居然误差比6-31G*还大!虽然不免巧合) B3LYP/6-31G*:2.0952 GTF数: aug-cc-pVTZ:126 GTFs sadlej-pVTZ:88 GTFs def2-TZVPD:83 GTFs 6-311++G**:54 GTFs 可见sadlej-pVTZ和def2-TZVPD算低阶响应属性都很出色,比aug-cc-pVnZ划算得多。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21:53 , Processed in 0.20037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