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xitcc 发表于 2022-4-13 23:51 谢谢回复,了解了 |
sobereva 发表于 2022-4-13 23:34 谢谢老师的答复,内存和硬盘大小是够的,我试试除SAC-CI外的其他方法 |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22-4-14 09:15 没事,还有DMRG-NEVPT2,DMRG-CASPT2可以跑 ![]() |
冰释之川 发表于 2022-4-14 09:15 ORCA有DLPNO-NEVPT2可以试试 |
zjxitcc 发表于 2022-4-13 23:51 NEVPT2、CASPT2能跑得动吗 ![]() |
双核Fe体系有明显多参考特征,单参考SAC-CI和EOM-CCSD描述都很差,STEOM-CCSD也不行,要用多参考态方法,至少得NEVPT2、CASPT2。 另外,SAC-CI在EOM-CCSD流行起来后就几乎没有意义了。综上,跑起来也没啥用。 |
60个原子就别指望了 用DLPNO-STEOM-CCSD还差不多,前提是内存和硬盘够大 SAC-CI除了开发者以及有关的人以外,极少有人用,不建议在折腾这种非主流方法上浪费时间。 |
biogon 发表于 2022-4-13 18:54 也用多核(60个核)算了大体系(50个原子左右),效率很低,因此用Fe_2做了测试,测试结果让我怀疑SACCI计算在单核运行的情况下效率是最高的,查Gaussian手册和SACCI手册都没有找到具体说明,因此想请教一下这个怀疑是否是正确的 |
jiangning198511 发表于 2022-4-13 15:31 好的谢谢,确实看到很多文章中在计算较大体系的时候用的是其他方法 |
niobium 发表于 2022-4-13 15:29 嗯嗯好的,我用这个方法试一下 |
体系太小,核多了测出来的耗时没什么意义 |
此方法不是计算激发态的必选方法,可以寻找替代方案不用死磕 |
不如用EOM-CCSD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18:51 , Processed in 0.22512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