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Uus/pMeC6H4-/キ 于 2025-7-9 22:05 编辑 今天(7月8日)在一楼更新了第2版的脚本,主要是修改了匹配Gaussian输出文本的逻辑以及添加了些提示,请及时更新。总结下目前的适用性测试: 1. 标题所写的IEFPCM和SMD两种最常用的溶剂模型肯定可用,其他较少用且不推荐用的未测试; 2. 最常用的vdW孔洞构建方法肯定可用,二楼幻灯片里展示的较少见的SAS和SES对于Gaussian内置溶剂也可用、对自定义溶剂且溶剂分子半径未知的情形未测试; 3. 有些原子较分散的团簇体系可能构建出不止一个连续的溶质孔洞,此时输出文件会写成
4. 体系除常规原子外还有Bq鬼原子时,vdW构建的溶质孔洞在该原子处半径为0,例如
5. 体系除根据原子构建的孔洞外还有自定义添加的孔洞时,比如额外输入写成
编辑:此外,目前测试的任务均为基态单点能计算,对几何优化或IRC等多步任务solcav.vmd预计会把所有帧的结构与孔洞全合并到一起,而对激发态涉及平衡溶剂/非平衡溶剂和外迭代什么的就难说了,欢迎讨论。 |
刚做了个补充材料,把几种不同情况的溶质孔洞及表面顶点导出为Wavefront OBJ格式并插入.pptx幻灯片中。原始文件尺寸达711 MB,但发现用xz适当压缩并用split切割以后能满足论坛“单个文件不超过9.8 MB,一日文件总大小不超过48.8 MB”的要求,故上传附件如下。![]() ![]() ![]() ![]() ![]() ![]() 查看该补充材料的方法稍微有点曲折: 1. 下载完整六个part于同一文件夹,并转移至Linux系统; 2~3. 依次执行下面两条命令——
5. 将.pptx文件转移到Windows系统并用PowerPoint打开,应当看到共7页幻灯片并设置了只读; 6. 点击“仍然编辑”,就可以在后面几页中与3D模型交互了。 当然我理解这么复杂的文件分享流程很容易出问题,如果无法如我所说工作,还请麻烦社长从服务器删除上述附件。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2 19:26 , Processed in 0.36044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