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reva 发表于 2017-5-29 11:09 明白了,谢谢! |
lao7 发表于 2017-5-29 06:53 我说的是"12 Set orbital energy shifting value”,这是对图中三列轨道的能量值进行人为的调整,便于A和B能级相差很大时图上看得清楚 而set shifting of composition labels是对标签在图中的位置进行移动,免得有些标签相互挡着看不清楚,完全不影响轨道能量 上面这两个和计算时用的SCF=vshift=x完全无关 |
sobereva 发表于 2017-5-29 06:41 是不是CDA里做轨道相互作用图,其实纵坐标的绝对刻度没有大意义,最重要的还是看轨道成分与贡献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能级移动”来更加方便的考察。 |
本帖最后由 lao7 于 2017-5-29 06:59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17-5-29 06:41 你说的作图的时候移动,应该是multiwfn里面的选项9:set shifting of composition labels吗?图1和贴的图3稍许有差别,图1是AB优化后,分别拆开对A,B和AB计算单点能。能级没有移动。 图3是,AB,A,B分别优化后,直接进行能级移动作图。 |
我建议对于CDA作图时用“能级移动”而不是vshift这个词,否则有歧义。因为vshift是指的帮助SCF收敛的方法,计算时候vshift设多大,对于结果的轨道能级都是没有影响的 你在1L中贴的第1张图,从贡献百分比上可以看到复合物轨道主要都是A贡献的,而相对应的A的片段轨道能量明显更高。CDA里人为做能级移动的目的是考察轨道混合情况的时候,把两个片段的轨道能级位置调整到接近,便于作图考察,要不然A和B的轨道离得太远不方便看。 |
CDA的结果是直接受到片段状态定义影响的,比如计算键能也是,结果也明显依赖于片段状态的定义影响。定义成什么片段,就应当以什么角度来讨论。当前体系建议用第一种情况的定义,更接近于实际状态中电荷分布,而且此时各个片段都是闭壳层,讨论方便,不用同时看alpha和beta两套数据。 虽然形成共价键时,相位相同和相反会同时出现,但当前体系并不是共价作用,而更接近于展现出来配体的轨道受到Al3+这个显著带正电粒子的影响,使得轨道能级显著降低,顺带着有微量电子转移。 |
kekexili_08 发表于 2017-5-28 21:11 追问一下:我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吗?如果只要移动第一个图的能量。 |
kekexili_08 发表于 2017-5-28 21:11 请问为什么呢?加减多少比较合适呢?规则是什么?谢谢! |
第一种情况要做Vshift, 阴离子的能量减个若干电子伏特, 阳离子的加若干电子伏特。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20:30 , Processed in 0.15309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