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首届Q-CHEM量子化学计算研讨会 承办单位:源资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轮通知 时间:2015年6月7日 地点:清华大学校园 Q-Chem是由遍及全球的30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开发的从头计算量子化学软件包。 Q-Chem最早由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ohn. A. Pople研究组的人员主导开发,并于90年代末年发布了它的第一个版本。 目前,Q-Chem软件已经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具有高效并行算法的量子化学程序包,包括了本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计算方法。 此次,源资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为Q-Chem在中国的独家合作伙伴将承办Q-Chem在中国的首届量子化学计算研讨会。届时来自Q-Chem的多位国际著名科学家都将出席研讨会现场并做专题报告,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量子化学界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研讨会全程免费。所有研讨会的参加者均能够免费获得即将发布的Q-Chem 4.3版本四个月的使用权限。 在研讨会上,我们将会综合阐述Q-Chem软件,尤其是最新版本Q-Chem4.3的新特点。我们会提供实践教程,用最新的IQmol 图形界面讲解Q-Chem的使用方法。 我们将重点介绍: -- 密度泛函理论和波函理论(微扰理论和耦合簇方法)的最新进展 -- 研究化学反应路径(过渡态搜寻)的最新方法和工具 -- 激发态研究的应用量子化学方法 -- 能量分解分析及在无机化学和分子簇研究中的应用 -- QM/MM计算及在催化反应和生化反应中的应用
详细议程安排
主要报告人介绍:
Martin Head-Gordon 教授是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著名理论化学家,并且是Q-Chem公司的技术顾问。Martin Head-Gordon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的电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及高效算法的实现。Martin Head-Gordon教授于1998年获得国际量子分子科学奖,并在2011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 (AAAS) 院士。
Anna Krylov 教授来自南加州大学,是Q-Chem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壳层的理论模型和电子激发态计算,她发明的自旋翻转方法尤为出名。她迄今为止获得了诸多奖项,例如,2007年获得了理论与计算化学学会颁发的狄拉克奖,2011年获得了来自洪堡基金会的F.W.贝塞尔研究奖,并同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协会的院士(Fellow),201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物理化学部的理论化学奖。
梁万珍 (WanZhen Liang) 教授是来自厦门大学化学系的闽江特聘教授。梁万珍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发展快速的分子量子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复杂大分子体系的动力学特性及化学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在Q-Chem中梁万珍教授的研究组完成了TDDFT能量的二阶解析微分的程序实现。 梁万珍教授于2004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邵义汉 (Yihan Shao) 博士是Q-Chem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也是Q-Chem程序的主要开发者之一。 他在Q-Chem的研究方向包括线性标度算法 (J- Engine), 激发态算法(Spin-flip TDDFT)及QM/MM方法(Yin-yang Model)的研究和应用。邵义汉博士在Q-Chem主导的研究项目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院SBIR基金和美国能源部SBIR基金的支持。
报名方式: 按照报名回执表(附件)的要求填写各项内容,并发至联系人邮箱即可。 联系人:韩小姐 电话:021-32504385(817) 手机:18665713605 QQ:3035220078
温馨提示: 主办方提供远程服务器,请自带笔记本电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