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乐平 于 2022-10-22 16:58 编辑
1)多个元素的情况,程序默认取最大值。
2)最好手动设置,尤其是做晶胞优化(ISIF=3 时),ENCUT 还要取更大一些。网上教程的经验是 1.2 ~ 1.5 倍 ENMAX。当然,最好是做 ENCUT 的收敛测试,即用不同的 ENCUT 先算一组单点能计算,看看是否趋近于某个值,然后取此时对应的 ENCUT。后续计算过程中保持不变。
** 晶胞优化或者结构优化过程中,可以不保存 WAVECAR 和 CHGCAR,也就是 LWAVE = F, LCHARG = F
3)晶胞优化之后建议再做一次单点能计算(也就是静态自洽计算),得到 CHGCAR 和 WAVECAR 文件。后续的计算可以读取这两个文件,有助于加速电子步收敛。
** 所谓 “静态” 就是保持原子核不动,只做电子的自洽场计算。这就是课本上说的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当然,结构优化过程中也用到了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这是每完成一次电子自洽场计算后,需要根据当前固定的原子核势函数梯度的负值(即受力方向)调整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然后在新的结构下再进行电子自洽场计算。如此不断循环,直到体系的前后两次计算的能量之差小于程序设定的阈值,也就是 EDIFFG 的值,循环结束。
我看到你的输入文件是 VASPKIT 生成的,非常好。注意发文章时引用 VASPKIT 的文献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