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khuang 于 2023-10-12 13:12 编辑
大部分时间在做模拟,目前在ABACUS里稍微做了一点小玩意儿,来回答一下。
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我觉得国产不国产的不重要,毕竟这个领域的出名软件基本上都是国外的,比如vasp, quantum espresso, cp2k, fhi-aims等等。对应用端来讲,值得去用一个软件最大的意义是它好用,或者在某方面的长处能够覆盖它的劣势。一个有趣的地方是ABACUS开发团队对用户的体验的重视程度最近开始加强了,包括各个方面,从输入输出格式,到后处理接口,到用户群,以及维护Github的issue等等。不过需要让用户感知到的其实只是便捷而已,别的不需要用户操心太多。
楼上有说到ABACUS的数值原子轨道基,这个东西其实是用pbe, pw基波函数对一些体系算了波函数之后atom-wise拟合出来的,其实算是早于机器学习出现的那么一种“统计”,所以数值原子轨道基本是在线性组合“片段波函数”,但和真正的片段波函数方法还是有差别的。但团队内部有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是调研,然后提高数值原子轨道的质量。
所以pw是ABACUS在功能上的“基本盘”,是用来生成数值原子轨道的方法。但因为已经有不少杰出的平面波基周期性DFT程序,所以再做一个的科学意义要小于()意义,毕竟用着其他开发组人员搞出来的赝势,经验和体会可能最起码短时间内走在他们前面有些难度,但另一方面学习意义其实也很重要。pw现在有PAW方法,并且GPU化应该是个在做的项目,毕竟pw也需要更快,虽然很少有人用。
所以lcao它快是因为fold了很多的pw轨道,所以要对角化的矩阵小了。但是如此其实还并算走到算法加速的尽头,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试,比如找一些办法来减少scf的步数等等。3.4版本还提高了双中心积分的计算精度,这是工程化开发的一个实际产物,但似乎对旧版本用户造成了一些困扰...
我觉得大可以试试ABACUS是不是真的好用,或者不好用。不好用那就明着说,用户群和Github-issue界面有什么就说什么。因为要做的事情很多,你优先提出来的,就有可能被在todo list中提高优先级。开发者基本都是国内的人,所以交流起来可能阻碍会小一点。
用一部分互联网大厂的语言稍微介绍一下ABACUS的开发和周边工作运行机制:
比起qe和vasp,ABACUS有一个有趣的“内部”“供需机制”:和DeepModeling的应用组进行合作,虽然DeepModeling那边也不是完全的应用,他们的产品可能都是预训练模型。因此他们会直接在杂化泛函、DFT+U等各方面提出使用需求,包括性能、计算精度、软件稳定性等各个方面,所以ABACUS应该/可能是要比qe和vasp多这么一个比较紧凑的闭环机制。
然后是常规的用户-开发组反馈机制,具体载体包括微信群和Github issue等等。
Github上issue-Pull request绑定机制是为了最大程度提高面对需求的开发效率。
更多关于开发团队内部的协同机制就没必要和用户介绍了...(大概
但我有自信说现在提供了质量最高的code development handson,如果你有轻度的代码修改需求,我觉得应该会提供不少帮助。链接在这里:https://ucoyxk075n.feishu.cn/docx/AQ3TdY6FaoWzuQx5BHmcjlB2nPg
就这样
|
评分 Rate
-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