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343|回复 Reply: 11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新手求助] lc-BLYP/lc-wPBE 计算激发态能级数值偏大

[复制链接 Copy URL]

15

帖子

0

威望

318

eV
积分
333

Level 3 能力者

跳转到指定楼层 Go to specific reply
楼主
本帖最后由 Alpharay 于 2025-4-27 15:57 编辑

计算MR-TADF材料,使用B3LYP-D3(BJ)会低估CT态的能量,导致S1是CT态,而实验上是LE态发光。
于是我又使用lc-BLYP和lc-wPBE调控密度泛函计算了一下,虽然计算的结果S1都是LE态,但是能级很高,大概比实验数值蓝移接近100 nm (计算得到的是370nm,实验上460nm),B3LYP计算的激发态能级就比较相近。
调控密度泛函预测激发态能级偏差这么大吗?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下面是计算的表头
%chk=SSQ_tuned_tdvert.chk
%rwf=SSQ_tuned_tdvert.rwf
%nproc=32
%mem=80GB
#p lc-BLYP def2svp Int(ultrafine) IOP(3/107=0203300000) IOP(3/108=0203300000) scrf(solvent=toluene) td(50-50,nstates=10) 6D 10F nosymm GFInput

415

帖子

5

威望

1656

eV
积分
2171

Level 5 (御坂)

鸩羽

2#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7 16:11:3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可以上更高级别看看,比如双杂化
某不知名实验组从苞米地里长出来的计算选手

449

帖子

0

威望

1559

eV
积分
2008

Level 5 (御坂)

3#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7 16:26:34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你的材料如果有部分CT特征的,调控也可以解决,有几个点你可以考虑一下:
隐式溶剂用cLR-SMD;基于S1几何结构,并且调控w的时候不设置溶剂模型;除了调控w以外,根据α+β=1/ε,来改范围分离泛函的β。我采用wb97xd/def2tzvp算非富勒烯的时候,误差基本都在3个nm以内。

15

帖子

0

威望

318

eV
积分
333

Level 3 能力者

4#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8 09:22:3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cokie 发表于 2025-4-27 16:26
你的材料如果有部分CT特征的,调控也可以解决,有几个点你可以考虑一下:
隐式溶剂用cLR-SMD;基于S1几何 ...

您好,想问一下 “基于S1几何结构,并且调控w的时候不设置溶剂模型;”  这句话是说基态调控完,激发态还要再调控一次吗?

如果我使用您的方法调控是不是这样写:
%chk=SSQ_tuned_td.chk
#p wb97xd/def2tzvp
0   1
S1 几何构型

449

帖子

0

威望

1559

eV
积分
2008

Level 5 (御坂)

5#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8 15:24:10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cokie 于 2025-4-28 15:28 编辑
Alpharay 发表于 2025-4-28 09:22
您好,想问一下 “基于S1几何结构,并且调控w的时候不设置溶剂模型;”  这句话是说基态调控完,激发态还 ...

如果希望计算的结果尽可能准确,那么计算哪个过程的激发能,就应该基于这个过程的初态来调控w。
比如想计算该材料在甲苯里的发射,那么就应该首先用 td iefpcm/tol 优化该材料S1态的几何结构,然后基于这个几何结构来调控w。

%chk=SSQ_tuned_td.chk
#p wb97xd/def2tzvp
0   1
S1 几何构型

上面这一段如果是写的是template文件 for sob老师做的optDFTw程序调控的话,基组一定要加弥散函数,因为要算N+1的单点(负自由基);但基组不太需要给那么贵,我尝试过6-31+G**就够用,或者6-311+G**。

PS. 这个方法不是我的,是来自JCTC, 2019, 15, 4305,sob老师博文http://sobereva.com/346最后一页的PPT也有提及(该内容在高级班有讲),原理您可以参看博文和相关文献,我就不详述了。

227

帖子

6

威望

1714

eV
积分
2061

Level 5 (御坂)

6#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8 16:02:5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其实没什么太大用,这个方法实用性不强

15

帖子

0

威望

318

eV
积分
333

Level 3 能力者

7#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8 16:49:5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wxyhgk 发表于 2025-4-28 16:02
其实没什么太大用,这个方法实用性不强

那应该如何在不推高整体激发态能级数值的情况下,更好的描述CT激发态的位置呢?

15

帖子

0

威望

318

eV
积分
333

Level 3 能力者

8#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8 16:51:43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cokie 发表于 2025-4-28 15:24
如果希望计算的结果尽可能准确,那么计算哪个过程的激发能,就应该基于这个过程的初态来调控w。
比如想 ...

谢谢!因为我的体系中有Se原子,可以使用def2-SVP代替6-31+G(d)吗?

449

帖子

0

威望

1559

eV
积分
2008

Level 5 (御坂)

9#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8 20:15:0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cokie 于 2025-4-28 20:28 编辑
Alpharay 发表于 2025-4-28 16:51
谢谢!因为我的体系中有Se原子,可以使用def2-SVP代替6-31+G(d)吗?

Def2-SVPD, 或者ma-SVP。

另外是我的问题,忽略了算 MR-TADF 材料这一前提。以下是一些关于计算MR-TADF材料的建议(因为我自己不是做这方面的,只是感兴趣所以看了一部分并且重复了一下别人的课题,并没有针对新课题具体实操过,所以仅供参考)

- NatCommun 2019, 10:597 说 TD-DFT 不适合 MR-TADF,这里面用的 SCS-CC2。

- NatPhotonics, 2023, 17, 280 里表示磁效应 DFT 算不准,这里面用的是 STEOM-DLPNO-CCSD

- 也可以看看 B2PLYP,对于准确描述轨道跃迁和单-三能差都还不错。JCTC. 2023, 19, 9290 里号称其算 MR-TADF 和用 STEOM-DLPNO-CCSD 所得到的结果精度类似,远胜SCS-CC2。

- Grimme 参与的一篇 JPCL 2024, 15, 8065 里提到:ΔDFT 方法预测能发生反向系间窜越的单-三重态能差效果非常好,精度不错,而且说速度和TD-DFT相当。(补充,还有一篇 benchmark (JPCA 2024, 128, 6324): 是用 ΔDFT 算涉及电荷转移激发的 TADF 材料相关的)

15

帖子

0

威望

318

eV
积分
333

Level 3 能力者

10#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9 00:30:03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cokie 发表于 2025-4-28 20:15
Def2-SVPD, 或者ma-SVP。

另外是我的问题,忽略了算 MR-TADF 材料这一前提。以下是一些关于计算MR-TAD ...
您的回复对我很有帮助!我看过前两篇,计算成本有点高,我再看看后面几篇计算的内容是怎么搞的。

227

帖子

6

威望

1714

eV
积分
2061

Level 5 (御坂)

11#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9 05:22:4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Alpharay 发表于 2025-4-29 00:30
您的回复对我很有帮助!我看过前两篇,计算成本有点高,我再看看后面几篇计算的内容是怎么搞的。

我在企业专门做 MR-TADF 材料的,这些文章实用性不强,算光色都不太行,和最普通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他们都关注 \Delta E_{ST} ,为了好发文章。

449

帖子

0

威望

1559

eV
积分
2008

Level 5 (御坂)

12#
发表于 Post on 2025-4-29 16:14:47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Alpharay 发表于 2025-4-29 00:30
您的回复对我很有帮助!我看过前两篇,计算成本有点高,我再看看后面几篇计算的内容是怎么搞的。

如果只是针对一个体系做解释,那么图省事的话,B2PLYP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假如是利用数据集做训练,批量计算并做预测,那么目前 ΔDFT 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我仅仅拜读过相应文章,没有自己实操过)。另外 11# 他就是做类似工作的,如果有更深入的需求你可以请教请教他。

本版积分规则 Credits rule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0:59 , Processed in 0.1480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